学院主页 部门简介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办事指南 部门职责 通知公告 学科建设 科研成果 学风建设 研究所 学术交流 联系方式 下载专区
 
2020年第1期(总第81期)
2020/02/28  作者:  来源:  总浏览:

2020年第1期(总第81期)

衡水学院科研处编印                                2020228

 

 


  录:

【基金要闻】

● 关于印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管理办法》的通知

● 关于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食品、能源、水”系统关联合作研究项目指南的补充说明

●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学科布局优化及基金申请代码调整

2020年度信息科学部申请代码调整

【他山之石】

● 邱庆山:词义球结构理论

● 王利明:发挥民法典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保障作用

● 钟瑞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编纂的规范配置技术

 

 

【基金要闻】

   关于印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资助期刊:

新修订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管理办法》已经中宣部领导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99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进一步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家社科基金)示范引导作用,提升学术期刊资助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点学术期刊,旨在推动学术期刊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和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学术创新创造和知识交流传播,更好成为研究阐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坚强阵地,成为推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高地。

第三条 国家社科基金根据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形 势任务和学术期刊发展实际,优化期刊资助工作,增强期刊 资助效益,推动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学术引领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权威期刊,重点培育一批标识中国学术水平、代表国家学术形象的国际名刊,逐步打造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的高端学术期刊集群。

第四条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社科工作办)根据期刊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对期刊资助实施动态管理,适时增补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期刊,定期遴选优秀期刊和优秀文章予以宣传推介。

第二章 期刊职责

第五条 资助期刊必须坚持政治家办刊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办刊导向,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六条 资助期刊要树立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引导哲学社会科学界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瞄准重大命题和前沿问题,积极开展学术资源发掘、学术方法互鉴、学术领域融通,进一步深化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提出标识性学术概念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充分彰显学术理论研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第七条 资助期刊要主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把握学术传播生态变革特征,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打造学术传播创新产品,丰富学术传播方式,构建立体化学术传播格局,为学术研究和公众知识获取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

第八条 资助期刊要积极引导学术共同体建设,加快中 国特色学术评价机制构建与完善,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主动发现培育一批具有学术潜质的优秀中青年学者,推出一批德业双馨的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家。

第九条 资助期刊要尊重学术创造,遵守办刊规范,恪守用稿标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作者收取费用。

第十条 资助期刊要及时无偿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提交每期刊登论文电子版。

第十一条 资助期刊要及时向全国社科工作办报告期刊 主管主办单位变更、主要负责人变动等重要情况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指定信息联络员报送重要办刊信息。

第十二条 资助期刊要在显著位置标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字样,并刊登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三条 资助资金采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实行预算审批制度。资金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财政财务制度规定。

第十四条 资助资金分为基础资金和专项资金。基础资 金为满足基本办刊需要开支的经费,每种期刊每年4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期刊主办或参与主办高端学术会议、开展调查 研究、创新传播载体和手段等需专门投入资金的项目,或用于对资助效果较好期刊进行经费追加,每种期刊每年1040万元不等。

第十五条 资助资金主要开支范围:

() 稿费:支付作者稿酬的费用。

() 审稿费:邀请编辑部以外的专家(含非编辑部的编委会成员)审读作者投稿和审校期刊支付的费用。

() 翻译费:支付译者翻译期刊文章及相关资料的费用。

() 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办刊过程中开展学术研讨、组稿约稿、咨询交流及编辑人员(含聘用编辑,下同)参加业务培训等活动发生的会议、交通、食宿、培训等费用,以及编辑人员出国及赴港澳台、外国专家来华及港澳台专家来内地开展办刊合作与交流的费用。相关费用按标准报销并简化相关手续。

() 专家咨询费:办刊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支出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 资料费:期刊编辑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图书(包括外文图书)购置费,资料收集、整理、复印、翻拍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等。

() 劳务费:办刊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用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及其他辅助人员的劳务费用,或购买劳务服务的费用。

() 印制费:办刊过程中支付的设计、排版、印刷及论文结集出版等费用。

() 数字化建设费:支付期刊数字化平台建设和维护的费用。

() 绩效支出:编辑部为调动编辑人员办刊积极性,根据绩效考核情况支付的人员激励费用。资助资金50万元及以下部分为30%,超过50万元的部分为20%,不计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绩效支出不得用于发放人员工资。

(十一) 管理费:期刊主办单位为组织和支持期刊管理提取的费用,每种期刊每年不超过3000元。

(十二) 其他支出:以上所列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可根据实际单独报请全国社科工作办批准后执行。

上述各支出科目除有明确支出比例外,均不设支出上限。

第十六条 资助期刊应当根据需要和资金开支范围,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并对支出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作出说明。

资助期刊应当在收到年度经费预算表后,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批准的资助额度编制年度经费预算,经全国社科工作办批准后执行。逾期不提交经费预算的,视为自动放弃资助。

第十七条 资助期刊应当严格执行批准后的预算。确需 调剂的,须经主办单位审批,并报全国社科工作办备案。

第十八条 每一资助年度到期,资助期刊应当如实编制经费决算表,并附上主办单位财务部门打印并加盖公章的资金开支明细账,标明资助资金余额。

第十九条 资助期刊主办单位财务部门应妥善保存资金账目和单据。

全国社科工作办每年以抽查方式,组织检查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并适时开展专项审计。期刊主办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如实提供有关资料。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二十条 全国社科工作办定期组织开展资助期刊及其 网站(网页)、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阅评工作,重点就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办刊规范化程度、刊发文章质量等作出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通报情况。

第二十一条 全国社科工作办从资助期刊报送的重要办刊信息中,择优编发国家社科基金期刊资助《情况通报》。

第二十二条 全国社科工作办为资助期刊建立信誉档案,主要记载期刊重要办刊举措和成效、信息报送和采用情况、资金使用和执行情况,以及各种违规行为等。

第二十三条 全国社科工作办组织资助期刊围绕服务党 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领域和问题,举办高端学术会议,,开展专题调查研究。不定期召集各学科领城专家、学术评价研究专家和资助期刊主 编,就办刊思路、办刊机制、办刊举措等开展交流研讨。每 年召开资助期刊工作会议,传达有关精神,总结资助情况,破解发展难点,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

第五章 评估与遴选

第二十四条 全国社科工作办组织作风优良、公道正派 的各学科领域专家、办刊专家和学术评价研究专家,对资助期刊开展年度评估与综合遴选工作。评估与遴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执行工作规范和工作程序,确保结果客观、真实、权威。

第二十五条 资助期刊评估工作以年度为单位,一般在每年9-11月进行。

() 评估内容。主要评估资助期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理阐释学术建构情况,研究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情况,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情况,数字化建设情况,资金使用和执行情况等,兼顾期刊阅评结果、信息报送和采用情况、信誉档案记录情况等。主办单位须说明期刊意识形态工作责 任制落实情况。

() 评估方式。对资助期刊政治导向、学术规范、文章价值等进行定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参考影响力量化指标、期刊自查报告,以及全国社科工作办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了解到的有关情况。

() 评估结果运用。全国社科工作办对评估合格期刊继续予以资助。对存在政治导向问题、严重违反学术规范、刊发明显劣质文章和不按要求参加年度评估的期刊评估为不合格,撤销资助并公开通报,5年内不得申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评估中发现有其他违规行为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出通报批评、暂停拨款、暂停资助等处理。

第二十六条 在期刊评估基础上,根据期刊申请开展综 合遴选工作。

(一)遴选项目和标准。每3年从资助期刊中遴选一批优秀期刊和优秀文章。优秀期刊须具有正确的政治导向、清晰的办刊思路、鲜明的问题意识、较高的学术质量,产生较大学术影响或社会反响;或者资助效果明显,办刊质量和水 平显著提升。优秀文章须导向正确、选题重要、观点新颖、论证充分,有明显学术创新价值或重要决策参考价值,对于学术发展或经济社会进步具有独特意义。

() 宣传推介。全国社科工作办在主流报刊网站大力宣传优秀期刊、优秀文章,适时开展优秀期刊办刊经验座谈交流,组织优秀文章结集出版。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全国社科工作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8129日发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关于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食品、能源、水”系统关联合作研究项目指南的补充说明

由于2020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代码调整,现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食品、能源、水”系统关联合作研究项目(http://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2/info76653.htm)的申请代码有关要求更新如下:

中方申请人请根据研究内容,选择地球科学部代码(D01D02D03D04D05D06D07)或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代码(E01E02E03E04E05E06E07E08E09E10E11E12E13)作为申请代码1填写中文申请书。

特此说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际合作局

2020115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学科布局优化及基金申请代码调整

优化学科布局是新时代科学基金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提升科学基金资助管理水平和推动科技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积极响应委党组优化学科布局的改革方案,率先在全委进行试点,以“特征优先、粗细适宜、动态优化、服务管理”的科学基金申请代码优化为工作原则,遵循知识体系的结构和逻辑演化规律及趋势,对本部门内设的学科布局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本次调整体现了科学基金申请代码的特点,实现了科学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前沿新方向和学科发展空间,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

申请代码调整特征如下:

1.一级学科由原来的9个调整为13个:新增2个一级学科,分别为交通与运载工程和新概念材料与材料共性科学;优化升级出2个一级学科,分别为环境工程和海洋工程。

2.基金申请代码仅含有二级代码,不再设立三级代码(即原来的六位数代码),二级代码由原来的116个增加为117个。

3.少量原三级代码合并至新二级代码中,其余原三级代码体现在新二级代码下的研究方向或关键词中。

评审专家信息维护:

为推动学科申请代码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请评审专家密切关注学科布局及学科代码调整情况,认真仔细阅读各个领域的相关说明及资助范围,在评审系统中准确选择恰当的二级申请代码以及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及时对系统中专家信息进行维护。

2020年项目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者在填写申请书时请务必仔细阅读2020年度项目指南中相关说明及资助范围,注意准确选择新的二级申请代码和二级申请代码下的研究方向。

2.申请人所提供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代表作,务必客观和实事求是。工程与材料学部将按照科研诚信要求对申请项目,特别是答辩项目的代表作署名等基础信息进行严格审查。

调整前后一级学科代码对照表

调整后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对应原学科代码及名称

二级代码变化情况

调整特征

E01金属材料

E01金属材料

10个(原14个)

基本保持

优化微调

E02无机非金属材料

E02无机非金属材料

11个(原14个)

基本保持

优化微调

E03有机高分子材料

E03有机高分子材料

10个(原15个)

基本保持

优化微调

E04矿业与冶金工程

E04冶金与矿业

15个(原22个)

基本保持

优化微调

E05机械设计与制造

E05机械工程

12个(原12个)

基本保持

优化微调

E06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E06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7个(原8个)

基本保持

优化微调

E07电气科学与工程

E07电气科学与工程

8个(原13个)

基本保持

优化微调

E08建筑与土木工程

E08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

(不包括环境工程)

10个(原8个)

调整优化

E09水利工程

E09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部分)

6个(原10个)

调整优化

E10环境工程

E0804环境工程

E0903水环境与生态水利

9个(原2个)

升级

E11海洋工程

E0909海岸工程

E0910海洋工程

4个(原2个)

升级

E12交通与运载工程

 

8

新增

E13 新概念材料与材料共性科学

 

7

新增

E01 金属材料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1.合并设立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材料设计、计算与表征”:由原“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和“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两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

2.合并设立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由原“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结晶学”和“金属制备与加工的材料科学基础”两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

3.合并设立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材料使役行为与表面工程”:由原“极端条件下使用的金属材料”、“金属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和“金属材料的磨损与磨蚀”四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

4.合并设立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结构材料与力学行为”:由原“金属结构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两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

5.调整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功能材料”:将原三级申请代码“金属光、电、磁功能材料”部分内容和原二级申请代码“金属材料跨学科应用基础”部分内容变更为二级申请代码“金属功能材料”,涵盖与光、电、磁、声、热等物理特性有关的金属材料制备、设计、加工与性能等研究方向。

6.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能源与环境材料”:将原三级申请代码“金属能源和环境材料”、“金属催化材料”和原二级申请代码“金属材料跨学科应用基础”部分内容变更为二级申请代码 “金属能源与环境材料”,涵盖与能源、环境及催化等有关的金属材料制备、设计、加工与性能等研究方向。

7.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信息功能材料”:将原三级申请代码“金属光、电、磁功能材料”部分内容和原二级申请代码“金属材料跨学科应用基础”部分内容变更为二级申请代码“金属信息功能材料”,涵盖以金属为基础的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备、设计、加工与性能等研究方向。

8.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金属生物与仿生材料”:将原三级申请代码“金属智能和仿生材料”、“金属生物医用材料”和原二级申请代码 “金属材料跨学科应用基础”部分内容变更为二级申请代码“金属生物与仿生材料”,涵盖生物、医用与仿生金属材料的制备、设计、加工与性能等研究方向。

E02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1.合并设立了二级申请代码“人工晶体与玻璃材料”:由原“人工晶体”和“玻璃材料”中的“特种玻璃材料”两个申请代码合并。主要涉及晶体材料与特种玻璃材料的设计、制备工艺和功能探索。

2.合并设立了二级申请代码“无机非金属基础材料”:由原“玻璃材料”中的“传统玻璃材料”、“水泥与耐火材料”和“古陶瓷与传统陶瓷”三个申请代码合并。该代码增加了传统玻璃、生态建筑材料、科技考古与文物及化石保护等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3.合并设立了二级申请代码“无机非金属半导体与信息功能材料”:由原来“无机非金属类光电信息与功能材料”和“半导体材料”两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主要涉及无机非金属半导体材料和其他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备、光电等性能、机制与原型器件。

E03 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1.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将原申请代码中与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相关的内容合并到一个新的二级申请代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调整后的研究方向包括:高分子材料合成新方法、塑料合成、橡胶/弹性体合成、纤维材料合成、特种高分子材料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合成、基于非石油路线的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化学改性、高分子自组装及高分子材料合成工程化。

2.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高分子材料物理”:新设立了“高分子材料物理”二级申请代码,进一步明确了原二级申请代码 “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理论、计算与模拟研究,高分子材料聚集态结构与相转变,高分子溶液,高分子材料流变学,高分子材料力学,高分子材料的表征与评价和高分子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等。

3.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通用高分子材料”:将原“塑料、橡胶及弹性体、纤维、涂料、黏合剂、高分子助剂”六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同时去除了原三级申请代码中与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相关的内容。

4.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光电磁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将原三级申请代码 “光电磁信息功能材料”变更为二级申请代码 “光电磁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光电磁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有机高分子光伏材料与器件、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有机-无机杂化光电材料与器件、导电高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热电材料与器件、光电传感、光电探测材料与器件、聚集诱导发光材料、钙钛矿光伏材料与器件、钙钛矿发光材料与器件、感光材料、液晶材料、其他光电磁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

5.将原有二级申请代码“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改为“其他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保留原三级申请代码“分离与吸附材料,自组装有机材料与图形化,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材料”研究内容。新增“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低维功能材料、电池相关有机高分子材料、信息高分子材料、多孔材料、COFMOF材料、催化材料、光子晶体”等研究方向。

E04 矿业与冶金工程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1.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矿山开采基础理论”:将原“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和“露天开采与边坡工程”二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

2.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矿山开采工程”:将原“金属与非金属地下开采”、“煤炭地下开采”、“露天开采与边坡工程”、“海洋、空间及其他矿物资源开采与利用”和“地下空间工程”五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

3.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智能矿山”:新增二级申请代码“智能矿山”,研究内容包括:矿山测量、数字矿山、矿山监测与控制、装备以及智能计算方法。

4.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矿山修复工程”:原“矿冶生态与环境工程”二级申请代码的矿山环境控制内容增设“矿山修复工程”新代码,聚焦于矿山开采的污染与防治。

5.扩充了二级申请代码“冶金物理化学与冶金原理”:原“冶金物理化学与冶金原理”、“冶金化工与冶金反应工程学”和“资源利用科学及其他" 三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

6.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材料冶金加工”:原“材料冶金过程工程”、“特殊冶金、外场冶金与冶金新理论、新方法”和“矿冶装备工艺原理"三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

7.新增了二级申请代码“资源循环利用”:原“资源循环科学”、“资源利用科学及其他”部分内容、“矿冶生态与环境工程”中的“冶金环境控制内容”等三个申请代码合并。

E05 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1.学科名称由“机械工程”修改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2.E0501代码名称调整为“机器人与机构学”,新增“新形态机构”“连续体与软体机器人”等研究方向。

3.E0502代码名称调整为“传动与驱动,重点支持基础零部件的研究。将“复合传动”中车辆相关研究方向移至E12

4.E0507代码名称调整为“机械仿生学与生物制造”,保留原“机械仿生学”的内容,将“人--环境工程学”中车辆相关研究方向移至E12,新增“生物制造原理”“生物机械及体外生命系统设计与制造”等研究方向。

5.E0508代码名称调整为“成形制造”,去掉了原代码名称中“零件”的范围限定,以涵盖结构、部件的成形制造。

6.E0509代码名称调整为“加工制造”,去掉了原代码名称中“零件”的范围限定,以涵盖结构、部件的加工制造。

7.E0510代码名称调整为“制造系统与智能化”,将原代码名称中“自动化”的表述改为“智能化”,体现制造系统智能化发展趋势。新增“智能化装配与检测装备”“数字孪生车间与智能工厂”“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等研究方向。

8.E0512代码名称调整为“微纳机械系统”,将原代码名称中“微/纳”的表述改为“微纳”,新增“柔性(混合)电子设计及制造”“量子效应微纳传感器设计及制造”等研究方向。

E06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1.删减原二级申请代码“E0608工程热物理相关交叉领域”。

2.将原二级申请代码“E0608工程热物理相关交叉领域”所对应的研究方向融入二级申请代码“E0601工程热力学”、“E0602内流流体力学”、“E0603 传热传质学”、“E0604燃烧学”、“E0605多相流热物理学”、“E0606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E0607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研究方向总量不变。

E07 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1.将原来的二级申请代码“E0701 电磁场与电路”与“E0710 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合并为新的二级申请代码“E0701 电磁场与电路”,相应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组合,数量没有减少。

2.将原来的二级申请代码“E0702 电工材料特性及其应用”与“E0711 超导电工学”合并为新的二级申请代码“E0702 超导与电工材料”,相应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组合,数量没有减少。

3.将原来的二级申请代码“E0707 电机及其系统”变更为“E0703电机及其系统”,相应的研究方向没有变化。

4.将原来的二级申请代码“E0704 电力系统”变更为“E0704 电力系统与综合能源”,相应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合并,数量略有减少。

5.将原来的二级申请代码“E0703 电器及其系统”、“E0705 高电压与绝缘”、“E0708 脉冲功率技术”和“E0709 气体放电与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合并为新的二级申请代码“E0705 高电压与放电”,相应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组合,数量没有减少。

6.原来的二级申请代码“E0706 电力电子学”保持不变。

7.将原来的二级代码“E0713 电能储存与节电技术”变更为“E0707 电能存储与应用”,相应的研究方向没有变化。

8.将原来的二级申请代码“E0712 生物电磁技术”变更为“E0708 生物电磁技术”,相应的研究方向没有变化。

E08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本学科主要资助建筑学类与土木工程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原“环境工程(E0804)”与原水利学科的“水环境与生态水利(E0903)”合并成立新的学科--“环境工程学科(E10)”。

1.在保留原申请代码的基础上,将部分三级申请代码合并或提升为二级申请代码。如:新的“E0805工程材料”来自原三级申请代码(E080504)混凝土结构材料、新的“E0808地下与隧道工程”来自原三级申请代码(E080702)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2.新的“E0804工程结构”是由原结构工程(E080501-E080503E080507E080508)与桥梁工程(E080701)合并组成;

3.新的“E0806工程建造与服役”是由4个原三级申请代码(E080506)土木工程施工管理、(E080509)结构健康监测、(E080510)既有结构性能评价与修复、(E080803)结构振动控制合并而成;

4.新的“E0809道路与轨道工程”将原三级申请代码(E080703)道路工程与(E080704)铁道工程合并组成。

E09 水利工程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本学科主要资助水利科学和水利工程、水工岩土工程和水电工程两个研究领域。上述两个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本学科中不同尺度的力学和物理过程研究,也包括力学和物理过程向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延伸和耦合研究。原“海岸工程(E0909)”和“海洋工程(E0910)”合并成立新的学科--“海洋工程学科(E11)”,原“水环境与生态水利(E0903)”与原建筑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科的“环境工程(E0804)”合并成立新的学科--“环境工程学科(E10)”。

1.将原二级申请代码名称“河流海岸动力学与泥沙研究”和原二级申请代码名称“水力学与水信息学”合并成二级申请代码名称“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

2.将原二级申请代码名称“水文、水资源”更名成“工程水文和水资源利用”;

3.将原二级申请代码名称“农业水利”,适当增加研究内容,修改成“农业水利与农村水利”;

4.将原二级申请代码名称“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更名成“水工岩土工程”;

5.将原二级申请代码名称“水工结构和材料及施工”更名成“水工结构”。

 E10 环境工程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新的环境工程学科(E10)是由原“环境工程(E0804)”与原水利工程学科的“水环境与生态水利(E0903)”合并成立。本学科主要资助环境污染控制及质量改善、受损环境及生态系统修复、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其研究领域共包括9个二级申请代码,其中:E1001-E1007是将原三级申请代码优化提升为二级代码,E1008E1009是在合并原三级申请代码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科领域的前沿方向和发展趋势新增加的二级申请代码。

1.E1001饮用水工程:生活饮用水安全供给。以地表和地下水、生活饮用水、水中污染物为对象,研究生活饮用水净化工艺、水质保障、水源保护与水质修复等。

2.E1002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城市污水污染控制。以城市污水、污染物为对象,研究污水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污水处理工艺系统、污染物降解与转化、污水中有用物质的资源回收及能源转化、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再生等。

3.E1003工业水处理与回用:工业给水与工业废水处理及循环回用。以高纯水、海水、工业废水、工业循环水、水中分子离子及污染物为对象,研究工业用水净化及供给、海水淡化、高纯水制备、工业废水处理与循环回用、工业废水中有价物质的资源回收、高浓度难降解污染物去除、工业水处理技术装备、工业循环水系统等。

4.E1004城乡水系统与生态循环:城乡给排水系统及水的生态循环利用。以给水管网、供水水质、排水管网、城乡水系、生活饮用水、雨水、再生水等为对象,研究给水管网系统优化、供水水质稳定、污水及雨水的收集输送及排放、排水管网系统设计计算与规划、雨水和再生水的生态储存、海绵城市、城乡(区域)水的生态循环、农业非点源污染与劣质水利用等。

5.E1005空气污染控制:空气污染与控制。以烟气/废气/尾气等污染源、区域空气质量、空气中污染物为对象。研究空气污染源污染物消减、空气复合污染、室内空气净化、区域空气污染物联控等。包括:除尘、脱硫、脱硝、除汞、挥发性有机物净化、空气复合污染协同控制等。

6.E1006固废资源转化与安全处置:固体废弃物处置与污染控制。以生活垃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污染物等为对象。研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无害化、稳定化等安全处置,包括:填埋、焚烧、热解、生物消化、生物转化、物理和化学转化、生态安全利用等。

7.E1007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治理受污染环境,修复和提升环境自净能力,改善环境质量。针对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以江河湖库水体、城乡河道、人工湿地、受污染地下水、污染场地、环境灾害、以及环境污染物等为对象,研究综合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等方法,开展污染物分离、转化/降解、无害化,以及环境自净容量恢复与提升等环境修复和灾害处置。

8.E1008区域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模拟与调控。以多尺度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及环境防治工程为对象,开展清洁生产、生命周期分析与设计、绿色工程与工艺、生态工业园区、城市代谢、区域循环经济、多尺度(城乡、流域、近海)环境系统、环境系统信息技术等研究。

9.E1009生态环境风险控制:生态环境风险识别、评估与管控。以多介质生态环境风险(水环境、场地、空气、建成环境、海洋环境包括近海、海陆交互带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生态环境风险识别、风险传导机制、环境生态效应、风险评估、风险应急、风险管控、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等研究。

E11 海洋工程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由原“海岸工程(E0909)”和“海洋工程(E0910)”合并成立新的学科--“海洋工程学科(E11)”。下设四个二级申请代码:E1101海岸工程与海洋工程、E1102船舶工程、E1103海洋技术、E1104航海与海事技术。

1.E1101海岸工程与海洋工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海岸工程与海洋工程的基础理论、港口航道工程、河口海岸工程、近海与深海工程、极地工程、装备与系统、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

2.E1102船舶工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水面船舶、水下航行器、无人航行器、装备与系统等。

3.E1103海洋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感知与目标探测技术、定位与导航技术、海上作业信息与保障技术、海洋特种材料与表面技术等。

4.E1104航海与海事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航海与海事的基础理论、航海技术、海事技术等。

E12 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申请代码说明

为支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交通强国”“航天强国”建设,发挥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解决制约我国交通与运载工程领域“卡脖子”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新增设交通与运载工程一级申请代码,主要资助交通工程领域与运载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

1.交通工程领域主要研究交通参与者、运载工具、交通设施、环境等要素构成的综合交通系统,及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规律,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与智能。主要包括交通系统分析理论、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系统控制、交通安全与环境等。

2.运载工程领域主要研究道路车辆、非道路车辆、轨道车辆和航空航天器等运载工具及其与人、设施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运载系统的安全、可靠、节能、环保、舒适与智能。主要包括运载工具设计基础、运载系统动力学、运载系统智能化、运载系统运用工程等。

E13 新概念材料与材料共性科学学科申请代码说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材料性能和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新概念材料以及材料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发展趋势。在材料基础研究的范式中,亟待解决新型材料的设计、制备和表征等关键共性科学问题。高端制造和重大工程中的很多关键瓶颈问题也需要开发新材料或协同多材料体系加以解决。增设“新概念材料与材料共性科学”学科,有助于构建材料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促进积极健康的学科生态体系。新概念材料与材料共性科学学科,将聚焦材料引领交叉、关键共性和技术支撑等三个方面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

1.侧重支持材料引领和交叉科学研究,包括新概念材料、新型复合与杂化材料、材料多功能集成与器件等。通过项目研究,研发现象奇特,性能超群、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性能的新概念材料;设计面向智能化和信息化等多功能集成材料与器件,揭示材料、结构与系统集体响应、协同工作的原理;发展多尺度、多维度、多自由度相互作用的复合材料和杂化材料体系。

2.侧重支持材料关键共性科学研究,包括材料设计与表征新方法、新型材料制备技术与数字制造等。通过项目研究,建立材料设计与性能预测的理论与模型;探索材料制备技术和数字制造的新范式;发展材料表面和界面、缺陷和电子结构等先进的原位和非原位表征技术。

3.侧重支持材料支撑性科学研究,包括先进制造关键材料、关键工程材料等。通过项目研究,研发面向高端制造业和国家重大工程的关键支撑需求材料,突破关键材料和技术,提高国家先进制造和关键工程重点领域新材料的全链条贯通、交叉集成和实际应用水平。

   2020年度信息科学部申请代码调整

“优化学科布局”是新时代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的三大主要内容之一,是构建符合知识体系内在逻辑和结构、促进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相统一的学科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信息领域基础研究蓬勃发展、新兴技术方兴未艾,支撑学科新原理、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新架构不断涌现。信息科学正在朝着感知、通信、计算、存储、控制等深度智能化方向发展。信息空间由人-机二元世界向人—机—物三元世界交叉融合发展,已全面渗透到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了落实基金委“优化学科布局”的改革任务,同时适应信息科学的发展需求,信息科学部对本部门的科学基金申请代码进行了适当调整。具体调整说明如下: 

申请代码调整特征

1.调整后的基金申请代码有一级代码(即两位数代码,如 F01),二级代码(即四位数代码,F0101),不再设立三级代码(即原来的六位数代码)。一级代码维持原来的7个不变,二级代码由原来的75个增加为88个。

2.少量的原三级代码合并或直接升级至新二级代码,其余原三级代码体现在新二级代码下的研究方向中。 

评审专家信息维护

请评审专家仔细阅读基金申请代码调整情况,在评审系统中查询相应申请代码下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及时在系统中对自己的信息进行维护完善,以便请您评审相关项目申请。 

2020年项目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者在填写申请书时请务必仔细阅读2020年度项目指南中相关说明及资助范围,准确选择新的二级申请代码和二级申请代码下的研究方向,注意不能只选一级申请代码。

2.申请人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务必客观真实(例如:代表作作者要列全,顺序不能颠倒,共同第一作者、通信作者要标全;论文的题目要写全;发表的刊物名称要规范、时间标注要准确等)。信息科学部将按照科研诚信要求对申请项目信息进行严格审查。

3.如果申请书中的研究内容涉及科研伦理,在项目申请获得批准后,申请人在填写计划任务书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并提供个人承诺和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证明,(电子申请书应附扫描件)。

2020年申请代码:

申请代码

代码名称

F0101

信息论

F0102

信息系统与系统安全

F0103

通信理论与系统

F0104

通信网络

F0105

移动通信

F0106

空天通信

F0107

海上和水下通信

F0108

多媒体通信

F0109

光通信

F0110

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处理

F0111

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

F0112

雷达原理与技术

F0113

信息获取与处理

F0114

探测与成像

F0115

水下信息感知与处理

F0116

图像信息处理

F0117

多媒体信息处理

F0118

电路与系统

F0119

电磁场与波

F0120

太赫兹理论与技术

F0121

微波光子学

F0122

物理电子学

F0123

敏感电子学与传感器

F0124

生物电子学与生物信息处理

F0125

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

F0126

电子信息与其他领域交叉

F0201

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

F0202

系统软件、数据库与工业软件

F0203

软件理论、软件工程与服务

F0204

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硬件技术

F0205

网络与系统安全

F0206

信息安全

F0207

计算机网络

F0208

物联网及其他新型网络

F0209

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

F0210

计算机图像视频处理与多媒体技术

F0211

信息检索与社会计算

F0212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计算

F0213

生物信息计算与数字健康

F0214

新型计算及其应用基础

F0215

计算机与其他领域交叉

F0301

控制理论与技术

F0302

控制系统与应用

F0303

系统建模理论与仿真技术

F0304

系统工程理论与技术

F0305

生物、医学信息系统与技术

F0306

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装置

F0307

导航、制导与控制

F0308

智能制造自动化系统理论与技术

F0309

机器人学与智能系统

F0310

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

F0311

新兴领域的自动化理论与技术

F0401

半导体材料

F0402

集成电路设计

F0403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与集成

F0404

半导体电子器件与集成

F0405

半导体器件物理

F0406

集成电路器件、制造与封装

F0407

微纳机电器件与控制系统

F0408

新型信息器件

F0409

半导体与其他领域交叉

F0501

光学信息获取、显示与处理

F0502

光子与光电子器件

F0503

传输与交换光子器件

F0504

红外与太赫兹物理及技术

F0505

非线性光学

F0506

激光

F0507

光谱信息学

F0508

应用光学

F0509

光学和光电子材料

F0510

空间、大气、海洋与环境光学

F0511

生物、医学光学与光子学

F0512

能源与照明光子学

F0513

微纳光子学

F0514

光子集成技术与器件

F0515

量子光学

F0516

交叉学科中的光学问题

F0601

人工智能基础

F0602

复杂性科学与人工智能理论

F0603

机器学习

F0604

机器感知与机器视觉

F0605

模式识别与数据挖掘

F0606

自然语言处理

F0607

知识表示与处理

F0608

智能系统与人工智能安全

F0609

认知与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

F0610

交叉学科中的人工智能问题

F0701

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

具体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F01电子学与信息系统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1.设立二级申请代码F0116“图像信息处理”:由原“图像处理”和“图像表征与显示”两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

2.设立二级申请代码F0119“电磁场与波”:由原“电磁场”和“电磁波”两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

3.新增二级申请代码F0115“水下信息感知与处理”:将原三级代码水下探测与成像,水下目标识别、定位与跟踪和水声干扰与抑制合并升级至二级代码“水下信息感知与处理”。

4.新增二级申请代码F0120“太赫兹理论与技术”:将原三级代码太赫兹理论与技术升级至二级代码“太赫兹理论与技术”。

5.新增二级申请代码F0126“电子信息与其他领域交叉”。

6.将原二级申请代码F0102“信息系统”更名为F0102“信息系统与系统安全”,以加强系统安全方面的研究;将原二级申请代码F0107“水域通信”更名为F0107“海上和水下通信”,明确了研究范围;将原二级申请代码F0112“雷达原理与雷达信号”更名为F0112“雷达原理与技术”,明确了领域范围。

F02计算机科学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1.保留原二级申请代码F0201 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

2.设立二级申请代码F0202系统软件、数据库与工业软件:由原二级申请代码“计算机软件”拆分获得,主要包含原三级代码“数据库与数据工程”、“系统软件”、“并行与分布式软件”和“实时与嵌入式软件”等内容;

3.设立二级申请代码F0203软件理论、软件工程与服务:由原二级申请代码“计算机软件”拆分获得,主要包含原三级代码“软件理论与软件方法学”、“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及支撑环境”、“可信软件”、“软件演化与自适应技术”、“服务计算”等内容;

4.合并二级申请代码F0204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硬件技术:由原“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硬件技术”两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

5.设立二级申请代码F0205网络与系统安全:将原来的三级代码“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合并升级;

6.保留原二级申请代码F0206 信息安全:不再包括原来所辖的三级代码“系统安全”;

7.保留原二级申请代码F0207 计算机网络:不再包括原来所辖的三级代码“网络安全”、“移动网络计算”、“新型感知计算及网络”和“物联网”;

8.设立二级申请代码F0208物联网及其他新型网络:将原来的三级代码“移动网络计算”、“新型感知计算及网络”和“物联网”合并升级;

9.设立二级申请代码F0209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由原二级申请代码“计算机应用”拆分获得,主要包含原三级代码“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人机交互”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等内容;

10.设立二级申请代码F0210计算机图像视频处理与多媒体技术:由原二级申请代码“计算机应用”拆分获得,主要包含原三级代码“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和“多媒体技术”等内容;

11.设立二级申请代码F0211信息检索与社会计算:由原二级申请代码“计算机应用”拆分获得,主要包含原三级代码“社交网络与社会计算”、“信息系统技术”、“信息检索与挖掘”、“网络搜索技术”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内容;

12.新增二级申请代码F0212数据科学与大数据计算: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包含“数据科学基础算法”、“数据质量与评价”、“大数据存储与管理”、“大数据计算架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安全与隐私”和“大数据可视分析”等研究方向;

13.设立二级申请代码F0213生物信息计算与数字健康:由原二级申请代码“计算机应用”拆分获得,主要包含原三级代码“生物信息计算与系统”和“计算医疗与健康技术”等内容;

14.新增二级申请代码F0214新型计算及其应用基础:面向新兴领域,也包含原三级代码“科学工程计算与高性能计算应用”、“计算金融”和“新应用领域中的基础研究”等部分内容,主要包含“仿生计算”、“人机混合计算”、“生物计算”和“其他新型计算”等研究方向;

15.新增二级申请代码F0215计算机与其他领域交叉:未来发展空间。

F03自动化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1.F0302代码名称调整为控制系统与应用,原三级代码保持稳定并改为研究方向;

2.F0305代码名称调整为生物、医学信息系统与技术,主要支持生物与信息交叉、医学与信息交叉领域的相关研究,该代码下设:生物、医学系统建模分析与控制,健康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生物信息分析与智能处理,生物特征与生物分子识别,生物系统控制与仿生,人工生物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医学信息分析与智能处理,医学设备中的自动化技术等研究方向;

3.F0306代码名称调整为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装置,加上“自动化”限定使表述更为准确,原三级代码保持稳定并改为研究方向;

4.F0308代码名称保持不变,原三级代码改为研究方向时进行了优化,该代码下设:制造过程监控与溯源,工业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网络化协同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知识型工作自动化及工业大数据,增材制造系统控制技术,先进智能制造技术,系统状态监测、安全及智能维护,工业过程与生产管理智能优化决策等研究方向;

5.F0309代码名称调整为机器人学与智能系统,突出机器人的智能化特性,原三级代码在改为研究方向时进行了微调,同时新增:智能驾驶系统,智能飞行器与协同,智能可穿戴装备与系统,智能系统理论及技术等研究方向;

6.新增F0311新兴领域的自动化理论与技术二级代码,主要支持自动化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该代码下设:数学与自动化交叉,物理与自动化交叉,管理与自动化交叉,其他新兴领域的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方向。

F04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1.原二级申请代码F0405“半导体物理”更名为F0405“半导体器件物理”。

2.新增二级申请代码“F0409 半导体与其他领域交叉”。

F05 光学和光电子学学科申请代码调整说明

1.设立了二级申请代码F0510“空间、大气、海洋与环境光学”:由原二级代码“空间光学”和“大气、海洋与环境光学”两个二级申请代码合并。

2.新增二级申请代码F0515“量子光学”:将原二级申请代码“非线性光学与量子光学”中量子光学所对应的研究方向拆分,单独设立为二级申请代码。

3.原二级申请代码F0505“非线性光学与量子光学”更名为F0505“非线性光学”:保留非线性光学所对应的研究方向。

4.F0503代码名称调整为“传输与交换光子器件”:将原代码名称中“光子学”改为“光子器件”,研究方向不变。

5.F0507代码名称调整为“光谱信息学”:将原代码名称中“技术”改为“信息学”,研究方向不变。

F06人工智能学科代码调整说明

1.新增二级申请代码“F0602复杂性科学与人工智能理论”,该代码下设:复杂性科学,精准智能理论,网络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动力学,智能博弈与行为学,科学标注理论与方法,复杂网络化系统仿真与优化,群体博弈与智能决策等研究方向;

2.拆分原二级申请代码“F0603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为两个新二级申请代码“F0604机器感知与机器视觉”和“F0605模式识别与数据挖掘”,其中“F0604机器感知与机器视觉”下设:图像识别与理解,视频分析与理解,多模态感知与情景计算,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智能人机交互等研究方向。“F0605模式识别与数据挖掘”下设:模式识别基础理论与方法,文字、文本与图形识别,语音识别、合成与理解,生物特征识别,数据挖掘等研究方向;

3.原二级申请代码“F0606智能系统与应用”名称调整为“F0608智能系统与人工智能安全”,该代码下设:人工智能器件、芯片及系统结构,人工智能开发工具与基础平台,自主无人系统、进化与演化系统,群体智能与多智能体系统,人机混合智能,人机协同学习,智能系统评测,新型智能技术及应用,安全、可信智能系统构建的基本方法等研究方向;

4.原三级申请代码“F060611交叉学科中的人工智能问题”调整为二级申请代码“F0610交叉学科中的人工智能问题”,该代码下设:人工智能在信息科学中交叉,人工智能在理学中交叉,人工智能在工学中交叉,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中交叉,人工智能在医学中交叉,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中交叉,人工智能在人文科学中交叉,人工智能在农学中交叉,人工智能在新兴学科中交叉等研究方向。

F07交叉学科中的信息科学代码调整说明

删除原F0702二级申请代码,该代码包括的交叉研究内容归口至各学科设立的交叉代码。

【他山之石】

   邱庆山:词义球结构理论

词义球结构理论深度描写并阐释了词义蕴涵的认知特性和句法信息,是对词义本质(什么是词义)的结构化、模型化观照,具备模式识别简单易学、高效易用的特点,有助于提升以词义的生成接受能力为基础的语言能力。

词义球结构理论模型

词义球结构理论坚持认知组合性词义观,认为词义结构是由三元要素对象义、属性义、属性值义构成的球形结构。

据图1可知,馒头的词义球结构是:对象指示义(一个)+属性蕴涵义(颜色、产地、味道……(很多))+属性值蕴涵义(白、黄……(颜色的值很多))、(北京、武汉……(产地的值很多)……(很多))。颜色的词义球结构是:属性指示义(一个)+属性值蕴涵义(白、黄……(很多))+对象蕴涵义(馒头、椅子……(很多))。的词义球结构是:属性值指示义(一个)+属性蕴涵义(颜色)+对象蕴涵义(馒头、椅子……(很多))。认知组合性词义观认为,词义既可以认知获取也可以组合获取,具有认知和组合双重特性。认知既依靠组合也指导组合。认知性组合是词义生成的根本方式,句法性组合是词义使用的最直观形式。词义结构是个具有显隐性特征的三层复合结构。第一层是由对象、属性、属性值三要素构成的隐性认知结构。第二层是由对象义、属性义、属性值义三要素构成的隐性语义结构。第三层是由对象词、属性词、属性值词构成的显性句法结构。该词义观的基本内涵可简述为:三个结构、三组要素、两种状态。词义球结构理论以隐性状态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以显性状态的句法结构为抓手,旨在深度描写词的隐性状态的语义结构。句法组合需要的三类词都可以二分,对象词二分为对象指示义的词(如吃、馒头)和对象蕴涵义的词(如颜色、美丽);属性词二分为属性指示义的词(如颜色、价格)和属性蕴涵义的词(如馒头、吃、美丽);属性值词二分为属性值指示义的词(如美丽、三斤)和属性值蕴涵义的词(如颜色、馒头、吃)。对象指示义的词是指动词和普通事物名词,又称独立型对象词;属性指示义和属性值指示义的词是指依附于独立型对象词的词,又称依附型对象词。每个词只有一个指示义(图1中用实心圆点表示),必有两个蕴涵义,而且每个蕴涵义又有很多个具体的语义赋值。

投射性同构关系

词义是人类认知成果的基础性体现,人类的认知实践只有取得一定的成果才算有效,而承载体现这些认知成果的基础性语言单位就是词义。例如面粉发酵后蒸成的上圆下平中间没有馅儿的食品是一个认知对象,认知它需要从不同的属性(认知角度)出发,并获得与属性相匹配的值(认知结果)。属性(颜色、味道等)和属性值(白、黄、甜等)获得得越多,越能全面深刻地认知这个对象。认知实践需要的三要素对象+属性+属性值同构成了认知结构,当把认知结构中的对象用馒头来标记时,认知结构就投射到了馒头的词义上,就形成了与认知结构同构的词义结构。认知对象确定后,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阻碍认知深入,这就需要消除这些因素,以便获得有关这个对象的更多信息。消除的方法就是给这个认知对象寻找属性、给属性匹配相关的属性值。总之,词义是认知成果的载体,而信息也是认知成果,因此词义也是信息的载体。认知是词义信息生成的母体,是词义信息生成与接受的源动力。认知结构一定会向词义和信息结构投射,使得词义、认知、信息三者具有相同的结构:对象义+属性义+属性值义。这个结构简单易学、高效易用,具有模式识别的特征。

最精密的语法

词义球结构要素的具体语义赋值导致词义球结构的扩展,扩展导致句子结构的生成。词义球结构是句子结构生成的“DNA、基因、蓝图,它以自身结构要素的语义赋值扩展发出建构句子的指令。词义球结构理论彰显词义是最精密的语法。因为词义球结构具有极大的句法组合活力和句法生成能力,结构要素的语义赋值扩展体现着句子生成的机制,结构要素的蕴涵义层深刻地影响着句法,是解决句法语义界面问题的新方法和新理念。

词义球结构依靠组合和聚合来运转。词义球结构要素之间是一种依存组合关系,一个要素必须跟其他要素匹配组合才有价值,才能生成语义信息。比如馒头颜色馒头颜色白相比,后者的语义信息更丰富准确,因为在后者的句法组合结构中,馒头的三个词义要素都出现了,三要素之间有更多的组合行为和组合关系,也就有更多的语义组合计算,这保证了词义信息能够准确生成。同时,词义球结构要素各自的语义赋值自动聚合,形成聚合群,充分保障了词义运用的源动力和灵活性。比如馒头的属性义就有价格、产地、原料、甜度、温度、味道、作用等众多的语义赋值,这些属性义值都自然地聚合在一起,形成馒头的属性义聚合群。馒头的属性值义也同样由很多的语义赋值形成聚合群。

一种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认知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间轻而易举地完成模式识别的过程。词义球结构理论模型可以看作词义的一种模式识别,有助于解答语言知识的柏拉图问题。

宏观上,词义球结构是一个简单易学、高效易用的认知模式。我们知道,有限时间内的个体人不可能掌握一个词的全部意义,因为词义是开放发展的范畴,但是一个人可以很快掌握识别词义的认知模式,然后通过该模式来认知推演并高效地获取词义(最精密的语法),最终掌握一门语言。微观上,词义球结构作为词义的认知模式,需要对词义三要素进行具体而微的语义赋值才能发挥其作用。词义三要素的语义赋值丰富多样,这既体现了词义的开放性,也体现了词义在语言系统中的基础性核心地位。词义球结构要素的语义赋值能力以及不同要素间的匹配组合能力,体现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词义球结构的微观与宏观是词义不变的辩证统一。微观层面的是指词义球结构要素语义赋值的多样性和不定性。宏观层面的不变是指词义球结构作为认知模式识别的框架稳固性。

得名的理据

词义结构命名为球形结构的理据有:第一,单个的词、沙子、原子和球体等在外表上很相似,都是孤立封闭的,词汇也像一盘散沙。用球形来描绘词义结构,旨在追求词与这些物质体的形似。正因为词与这些物质体都具有形散特征,所以才能自由搬运、随意调遣,才能聚沙成塔、组合成型,最终形成不同的物体、分子和句子。第二,沙能成塔、原子能组成分子、球能成型都有精密独特的机理,用球形来描绘词义结构,旨在说明词义结构也有精密独特的内在机理,追求词与沙子、原子和球体在内涵上的神似。第三,用球形来描绘词义结构,旨在通过物理学原理深化词义球结构理论。因为当两物体积相同时,球的表面积最小但张力最大。这可以说明词义是独立运用的最小语义单位,词义球结构外表紧凑、坚实、灵动、表面张力大。当两物表面积相同时,球的体积最大。这可以说明词义球结构内涵丰富、体量巨大、扩展能力强、功能强大。第四,词义球和鸡蛋很像,都蕴藏着生命力。鸡蛋由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彼此之间有依存关系,词义球也由对象义、属性义、属性值义三要素构成,彼此之间也有依存关系;鸡蛋遇到合适的温度就能孵出小鸡来,词义球结构三要素遇到合适的语义赋值也能生出句子来。

(作者:邱庆山,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句法—语义界面的现代汉语词义研究”负责人、湖北大学副教授)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王利明:发挥民法典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保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以法治为基础而建立的规范体系和权力运行机制,我国正在编纂的民法典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并将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民法的基本价值就是私法自治,它是指私法主体在法定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行为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产生、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私法自治价值在制度层面具体体现为所有权依法行使自由、合同自由、公司设立自由以及遗嘱自由等。私法自治贯穿于民法的全部规则、制度和体系,并在民事领域形成了法无禁止即自由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社会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通过私法自治,才能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只有保障市场主体广泛的行为自由,允许其自由转让财产,大胆投资,勇于创新,才能推进社会财富的创造与增长。因此,私法自治价值也应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

当然,鉴于私法自治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完全依赖私法自治可能引发社会经济秩序的盲目性,因此,现代民法更强调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有机衔接。近代民法向现代民法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发挥意思自治并对意思自治进行必要限制的过程,民法的基本价值理念也从绝对的意思自治转向了相对的意思自治,从而实现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有机衔接。也就是说,为了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自我调节的功能,需要以私法自治为原则,但为了克服私法自治功能的不足,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又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限制。因此,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既要充分发挥私法自治的作用,又要对其进行必要限制。只有通过这种有机结合,才能妥当平衡各种利益,形成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保障。

保障私权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法治不仅包括通过公法明确公权力的行使范围和程序,而且包括通过私法维护市民社会的有序运行。其中,私权保障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目的,又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民法典作为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是公民私权保护的基本依据,也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基础。一方面,民法典保障私权是构建市场经济秩序的前提和基础。民法典通过一系列制度构建了完整的私权体系,从而为实现国家治理目的、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保护产权,实质上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使有恒产者有恒心,从而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另一方面,民法典充分保护人身权、财产权和人格权,有利于激发个人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个人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而不是将个人仅仅看作是被管理的对象。民法采用赋权的方式,确认个人享有各项具体民事权益,使个人能够积极行使和主张权利;同时,在权利遭受侵害后,民法又通过各种民事责任形式对权利人提供救济,从而鼓励个人积极维护自身权利。此外,保护私权也有利于规范公权。因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就是行政机关不得非法侵害个人所享有的各项民事权利,否则就逾越了公权行使的界限,公权的行使也就失去了其正当性。因此,通过民法典对个人进行赋权,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规范公权。

民法典内容复杂,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每个市场主体的基本权益,绝大多数制度都与国家治理体系有着密切关联。

民事主体制度是由自然人、法人与非法人组织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从宏观层面看,国家治理体系涉及国家的各项制度安排;从微观层面看,涉及如何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和活力,使其积极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与社会治理,从而使整个治理体系充满生机与活力。民法典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认民事主体资格,使其享有合法的身份地位,并参与民事活动与社会治理;二是在公司、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等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充分贯彻私法自治原则,鼓励当事人依法创设各类企业,并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三是赋予私主体各项民事权益,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四是承认各类主体共同行为、决议行为的效力,确立各类组织有效运行的规则。

物权制度是确认和保护物权、促进物尽其用的基本规则,是保护财产权的基本法。民法典通过确认物权归属和物权效力的方式保障物权,从而鼓励人们创造财富,促进人的自由。当然,自由不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人们所追求的自由秩序也绝不是任意的自发秩序。因此,我国《物权法》要求权利人必须依法行使物权,物权的行使应当兼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权益;同时,物权的行使也必须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得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此外,物权也应当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物权进行征收,这些都体现了对物权行使的限制。

合同法是市场交易法,也是组织经济的法,是促进市场交易、鼓励财富创造的基本规则。市场秩序是通过合同严守来实现的。合同法以合同自由为核心理念,并以合同严守、维护市场秩序为目标,合同严守与合同自由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要发挥合同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就必须发挥合同自由的功能。在现代社会,法治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其不限于国家机关所制定的法律规范,也包括乡规民约、自治性的团体规则、行业章程、习惯等软法规则,与国家立法相比,这些软法规则在针对性、参与性、灵活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发挥软法的治理功能也有利于培育市民社会,从而实现国家治理和行业自治的良性互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侵权责任法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当前,各类风险事故频发。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侵权法在受害人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严格刑事责任追究。所谓严格,应当是指严格适用刑事手段,严格限定刑事制裁方式,审慎地认定犯罪,不可罪及无辜,要严格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要求,不得擅自扩大刑法的适用范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实行惩罚性赔偿,表明在能够用民事的方式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时,要尽量限制刑事和行政惩罚手段的运用。同时,采用民法上的惩罚性赔偿,也可以形成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形成巨大的社会监控力量,甚至可以做到即时监控,这可以有效弥补行政执法的不足。

婚姻家庭制度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治理水平的提升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民法在维护家庭生活和谐有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强调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权利,也强调义务与责任,同时,民法强调夫妻平等及家庭和睦团结,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目的均在于实现家庭生活的和谐稳定。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丰富,法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市民社会的基本法,也是私权保障的基本法,只有充分发挥民法典在保障私权与规范公权方面的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作者:王利明,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格权保护立法研究”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摘自:光明日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钟瑞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编纂的规范配置技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民法典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和引导,更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编纂的具体制度设计和规范配置中,以进一步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切实发挥民法典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民法典编纂是一项浩大繁杂的系统工程,规范的设计与配置是其核心技术。合理设计并妥当配置不同类型的民法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编纂的具体体现和基本途径,也是编纂中国特色民法典的必要条件。

伦理性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基础性规范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从社会规范的总体上考察,法律与道德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首先,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中价值取向的主要来源。其次,道德观念是个人意志及社会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是法律意识、法治观念的重要基础。最后,道德信念是存在于头脑中的坚信某些道德规范的正确性,在自身道德情感驱动下对履行某种社会道德义务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具有情绪色彩与力求实现的一种观念形式,是法律秩序的一个重要支柱。

民法中大多数规范皆有其伦理道德方面的基础,或旨在维护和促进社会伦理道德。其中,最集中充分地反映道德要求的,是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它们是道德原则的法律化,是拥有法律形式的道德准则。由于这两项原则在20世纪以后获得了民法基本原则的地位,因此绝大多数民法规范都必须贯彻和体现这两项原则的要求。民法规范的伦理性,也因此得到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由此得到充分彰显和弘扬。例如,我国物权法第10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我国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上述规范是和谐、诚信、友善等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技术性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编纂的桥梁和纽带

民法规范主要是由伦理性规范组成,技术性规范是为了因应伦理性规范达成目的就其衔接事项所作的规定,二者呈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技术性规范主要规定社会成员的行为程式,不是告诉人们应当为哪些行为,不为哪些行为,而是告诉人们,在为某种行为时,应当采取何种技术程式。因此,这类规范的立法原旨不重道义而重行为程式、行为技术。社会成员凭道德修养难以理解技术性规范,必须专门学习才能掌握。当然,从另一方面讲,技术性规范中不可能不含扬善弃恶之精神的少量规范,伦理性规范也不乏体现行为技术的个别规定。

从民法典编纂技术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编纂必须采用必要的法律技术,如主体资格方面的规范(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物权法定和公示公信原则等。这些规范就其功能而言,都属于技术性规范,从另一个角度支撑民法典价值目标的实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编纂的桥梁和纽带。

政策性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编纂的政策导向

政策性规范是指民法为了实现特定时期的社会公共政策目标而设立的规范,有一定的伦理道德作为其规范设立的正当性基础,同时在规范设计上也有相当程度的技术含量。政策性规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编纂发挥着政策导向的作用。

政策性规范在我国民法关于农村土地权利配置的规范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例,在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颁布之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债权保护的方式,导致农村承包户利益难以得到长期稳定的保护。为了保护农村承包户的合法权益,贯彻国家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目标,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均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物权化,采用物权方式来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从债权性质转变为物权性质意义重大,基于物权的效力,土地承包经营权不仅可以对抗一般人,而且可以对抗所有权人。由此,集体经济组织单方面撕毁合同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将无法重演。此外,在物权法中还设置了许多体现三农政策的其他配套规范,如第126条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前款规定的承包期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130条第1款规定: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调整承包地。

进入新时代,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目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017年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将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写入第一条,同时,为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该法以及民法典草案均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农村土地权利的配置及其变革一般都是由中央顶层设计的政策启动,然后通过制定或者修改相关法律推进实施,体现的是对法治价值观的追求;农村土地权利配置从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二分,再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债权性质到物权性质的转变,政策导向的色彩非常明显。虽然不同时期的政策背景各有不同,但核心的政策目标却始终未变,那就是通过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自我完善,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并展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持久活力的新型农地权利体系和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上述政策目标的背后是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对富强、文明、和谐、公正、法治、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孜孜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是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民法典编纂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具体民事法律制度的设计和民法规范配置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可操作的法律规范,为民事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明确的行为准则。

(作者:钟瑞栋,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编纂重大问题研究”首席专家、温州大学教授)摘自:光明日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主题词:学术论坛  研讨  基金  读书  教学  科研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关闭本页〗〖返回顶部
 上一篇文章: 2020年第2期(总第82期)
 下一篇文章: 2019年第6期(总第80期)
 
Copyright © 2014 - 2015 衡水学院科研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和平西路1088号 邮政编码:053000 联系电话:0318-690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