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部门简介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办事指南 部门职责 通知公告 学科建设 科研成果 学风建设 研究所 学术交流 联系方式 下载专区
 
2018年第6期(总第74期)
2019/01/03  作者:  来源:  总浏览:

2018年第6期(总第74期)

衡水学院科研处编印 20181228


录:

【科研工作动态】

● 中科院遗传所马润林研究员莅临我校开展学术讲座

● 我校教授武大勇的故事参加河北省“365百姓故事汇”

● 衡水市委书记王景武、我校党委书记王守忠参加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第十次成员大会

● 科研处组织我校首期“博士沙龙”活动

● 北京大学龙协涛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 吴军伟、张楠两名教师获省“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专项资金

● 中央电视台为我校董学事业拍摄专题片——《董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我校举办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专题报告会

【基金要闻】

● 《科学》关注中国自然科学基金改革策略:反映科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变化

● 关于公布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注册审批结果的通告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公开信

● 关于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四省三企业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区域/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

 

【他山之石】

● “乡规民约”的独特法律文化价值

● “礼—仁—理”的历史衍化与哲学建构

● 民族神话传说的新文学书写

● 百年“龙学”与中华文脉

【科研工作动态】

中科院遗传所马润林研究员莅临我校开展学术讲座

1129日下午两点,中科院遗传所马润林研究员应衡水科创中心千人发展研究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邀请莅临我校,在17教报告厅开展2018衡水学院大健康学术讲座。讲座由校科研处处长陈彦芬主持,我市桃城区科技局领导、生命科学学院白丽荣院长、孙金旭副院长、生命科学学院全体教师以及500多名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此外,关注遗传领域相关研究课题的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慕名前来参会。会前,马润林研究员与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举行了座谈会,就遗传领域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此次讲座,马润林研究员围绕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健康三大概念要素中健康的六个层次进行阐述:深入讲述了遗传基因的健康、器官组织的健康、饮食营养的健康、生活环境的健康、心理意识的健康、社会交往的健康等问题。此外,还介绍了大健康产业以及生命的起源等相关课题,为在场观众普及了许多有关健康的知识。

在讲座的最后,马润林研究员与在场观众进行了生动热烈的互动,生命科学学院马光博士、郭晓丽博士以及与会医生纷纷踊跃提问,他们对自身免疫、治疗过度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马研究员均给予了深入、细致、专业的解答。生命科学学院白丽荣院长对讲座进行总结发言,再次诚挚感谢马润林研究员莅临我校进行指导。生命科学学院的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受益匪浅,认识到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资源,是财富,是生命之本,是长寿的基石,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

会前马润林研究员与生命科学学院领导、老师座谈

讲座现场

我校教授武大勇的故事参加河北省“365百姓故事汇”

1211日,由河北省委宣传部主办、河北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承办的2018年度全省“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活动优秀作品展在石家庄举行,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留美博士武大勇情系衡水湖的“衡水故事”作为我市唯一作品参加展示。我校教师耿博超从全省10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用生动的讲述,让这个美丽的“衡水故事”传播到了全省。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武大勇,作为留美博士,他放弃国外科研机构的挽留,来到衡水湖。他是多项环保课题的学科带头人,他是衡水湖鸟飞鱼跃、绿色生态画卷徐徐铺就的参与者,他是用科技知识的力量把衡水湖变成京津冀最美湿地,让衡水湖绽放出最美笑颜的最美教师!

学校积极为广大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常态化开展、故事化讲述,让更多教职员工走上舞台,宣传部组织衡水学院“365百姓故事汇”,并推荐优秀选手参加衡水市“365百姓故事汇”宣讲比赛。通过“365百姓故事汇”这一形式把教师们的典型事迹、经历感悟、梦想力量,汇集成立德树人、筑梦前行的正能量,为“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一流人才提供保障,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附件【 我校教授武大勇事迹.doc

衡水市委书记王景武、我校党委书记王守忠参加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第十次成员大会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海南省林业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秘书处主办,北京林业大学承办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第十次成员大会(EAAFP MOP 10)”于1210-14日在海南昌江召开。本次大会主要探讨如何保护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候鸟及其生存环境。共有20多个国家100多名代表参会。

衡水市委书记王景武、衡水学院党委书记王守忠、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任袁博等受邀参加这次大会。王景武书记代表衡水市于14日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介绍了衡水湖湿地和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的保护情况及取得的成效。王守忠书记和与会专家进行了充分交流,介绍了衡水学院在衡水湖湿地和青头潜鸭监测与研究方面所做工作。会议代表一致赞扬和祝贺衡水市在湿地和鸟类保护中所取得的成绩,表示愿意加强与衡水学院的研究合作,进一步掌握青头潜鸭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更好地保护好这一世界“极危”鸟类。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是为落实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成果而于2006年达成的自愿性多边协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网络(EAAFP)。EAAFP致力于保护水鸟及其栖息地,并改善当地人们的生计。其37个伙伴包括22个国家政府部门、6个国际组织、11个国际非政府组织和1个国际私营企业。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610月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鸻鹬鸟类保护网络的成员。现已观测到324种鸟类,其中迁徙鸟类291种,包括国际“极危”鸟类青头潜鸭,是国际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中转站。

科研处组织我校首期“博士沙龙”活动

为深入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科建设中的积极引领作用,加强博士之间的沟通交流,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协同创新能力,20181220日下午,科研处组织我校首期“博士沙龙”活动。

博士沙龙以学术交流、分享为主要活动形式,致力于为我校博士搭建学术、思想、信息、合作的平台,营造开放、轻松的学术氛围。通过交流和分享,激发学术灵感,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科研水平。

本期活动有40多位博士参加,由科研处副处长马惠钦博士主持。

马惠钦博士首先介绍了本次博士沙龙的活动内容、背景及目的,并结合自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了项目申报的经验与注意事项。马博士从充分了解基金、读懂指南、核心是创新、申请要求和易犯的错误、申请注意事项五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研究领域要专一深入;二是要站在学科前沿并有创新,选好突破点,找准薄弱点,重视交叉点;三是注重科研团队建设;四是注重申报书的整体性,又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张利民博士也结合自己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介绍了项目研究的背景和申报经验,特别是对自己曾在申报中的失利进行了分析,给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两位博士的分享,为基金项目申报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提高了大家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活动中各位博士介绍了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为彼此间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碰撞、交流与合作、启迪学术灵感奠定了基础。

北京大学龙协涛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1222日,北京大学龙协涛教授莅临我校作了题为《论文选题、创新与投稿》的讲座。本次活动由科研处、学报编辑部以及董子学院联合举办,我校师生160余人参加。

讲座由科研处处长陈彦芬教授主持。

龙协涛教授分别讲述了论文如何选题、论文写作如何创新、写作中如何对待新名词与新概念以及投稿注意事项等内容。就论文选题而言,龙教授指出,要选有价值、有意义、受关注的题目。从题目来说,一般有八种命题方式:试论或试探类;商榷类;引进、介绍外国学术类;比较研究类;考证性论文;书评类;综述、综论类;介绍发现的佚文或新材料类等。就论文写作创新而言,龙教授把自己的观点分为七个层面,又叫“七宝楼台”。他说从第一层面到第七层面,每下一个台阶就容易一点,从最不容易到比较容易学。主要包括理论层面创新、方法层面创新、材料层面的创新、理论应用层面创新、不同视角层面的创新、语言层面的创新以及借鉴、模仿层面的创新等。关于学术界出现的新名词、新概念,他强调,不能把简单的问题说复杂,把复杂的问题说糊涂,论文写作要继承清晰优美的表达传统。之后,龙教授简要介绍了投稿的注意事项,如要研究所要投稿期刊的发文情况,了解期刊的重点栏目是什么以及适时撰写纪念性文章等。

之后,龙教授与听众进行了充分的互动、答疑。大家就论文写作中遇到的种种困惑进行提问,龙教授耐心全面地进行了解答。

本次讲座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大家一致表示,通过倾听讲座受益良多。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落幕。

吴军伟、张楠两名教师获省“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专项资金

根据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办法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经评委会集中评审、省委宣传部批准,我校美术学院吴军伟申报的《地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项目和音乐学院张楠申报的《大运河(衡水)音乐传承与弘扬》项目获得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专项资金专项资助。

《地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项目简介:

深度开发地域特色文化产品项目,将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环境景观设计、视觉艺术设计和动画艺术中进行创新应用,为政府部门和文化机构提供现代生活实际应用推广项目。

《大运河(衡水)音乐传承与弘扬》项目简介:

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在衡水市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既是文化工程,也是精神工程、发展工程,与衡水市运河沿岸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密切相关。对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文物遗产挖掘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等工作,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文化竞争力,充分认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意义。

中央电视台为我校董学事业拍摄专题片——《董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衡水是一代大儒董仲舒的故里,也是董子文化的发祥地。党的十八大以来,衡水市领导牢牢抓住文化自信,高度重视董子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在国内外积极推动董子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衡水学院作为董仲舒故里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秉持“立足衡水办大学,服务地方谋发展”的办学宗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把弘扬董子文化作为学校的责任和担当。近年来通过搭建多个平台:《衡水学院学报》开设“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专栏;成立董子学院;开辟董子讲坛;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等,为推动董仲舒研究和董子文化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衡水学院已经成为董子思想研究的重镇。为此,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纪录东方》栏目组为我校拍摄专题纪录片——《董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纪录片围绕“2018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全方面记录衡水市及衡水学院根植于地方文化沃土,在弘场以董子思想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为提升衡水学院及衡水市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视频播放地址:https://v.qq.com/x/page/o0817s3v0o9.html

我校举办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专题报告会

1228日下午,科研处特邀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李智渊老师来我校,就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作了专题报告。报告会由科研处陈彦芬处长主持,我校400多名教师参加并认真聆听。

李智渊老师从社科基金的种类、近7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分布情况、评审流程三方面对社科基金进行了具体、详实的解读,并结合丰富的实例就如何选题、申报书填写的规范、技巧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系统的讲解,并对我校教师在社科基金申报中存在的某些疑惑给予了详细的解答。

李智渊老师的报告政策解析到位,内容针对性强,讲解过程深入浅出,使我校教师全面、深层地了解了社科基金项目,为我校的申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次报告会,激发了我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申报社科基金项目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为提高我校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质量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基金要闻】

《科学》关注中国自然科学基金改革策略:反映科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变化

1116日,《科学》发表题为《中国开展的改革与合作》社论(以下简称社论),称赞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改革策略。

“全球科学格局变化,跨学科研究凸显重要性,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改革反映了科学研究范式的这些深刻变化。”社论评价。

今年4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实施后,自然科学基金委改由重新组建的科技部管理并陆续提出多项改革措施。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八届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新时期科学基金资助导向,即“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其中,“鼓励探索,突出原创”旨在让新思想及时得到支持,鼓励源于科学家灵感的自由探索,强调首创性,使科学基金成为新思想的孵化器;“聚焦前沿,独辟蹊径”旨在扩展新的科学前沿,强调开创性和引领性,使科学基金成为科学前沿的牵引器;“需求牵引,突破瓶颈”旨在破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科学问题,使科学基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驱动器;“共性导向,交叉融通”旨在以共性科学问题为导向,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使科学基金成为人类知识的倍增器。

社论将其总结为自然科学基金的四个资助类别,即好奇心驱动的研究、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经济社会所需的研究及应对重大挑战的跨学科研究。

今年95日至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静海率团访问瑞士和法国时,在巴黎召开了“新时代科学基金资助战略与政策”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上,李静海以“科学新范式下的科学资助机构”为题做了主旨发言,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自然科学基金委新时代改革方案和战略举措。

社论称,国际其他科学资助机构一致评价,上述举措正是围绕“科学卓越(scientific excellence)”的目标。

据此前消息,2018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将重点研究论证三方面改革方案。一是提出以交叉融合为特征的学科布局方案。这要求科学基金的学科布局既要涵盖不同层次的知识,也要将知识体系的结构与国家各领域重大需求相融通,解决学科相互隔离等阻碍创新的问题。二是研究制定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智能化评审系统建设方案”,为未来全面推进项目评审智能化提供支撑。三是研究探索“负责任+计贡献”的同行评议工作机制。评审工作要计入专家贡献,进一步引导和激励评审专家负责任开展项目评审,从根本上保障科学基金同行评议质量。

社论对上述三方面改革方案作出了一一评价。首先,找到合适的专家去评审跨学科的申请具有挑战性。“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在考虑筹建一个负责跨学科工作的新部门。”社论透露。

第二,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社论认为,自然科学基金有望从大数据基础、专家知识系统、精准匹配等多方面作出部署。

第三,按评审专家责任、信用和贡献为基础的新评议机制,旨在避免非学术的偏见和利益冲突。此外,社论指出,在国际合作项目的评议中,还需要各国开展多边交流,避免程序上的冲突。

社论引用了清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邱勇的评价,认为这项改革对中国的科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作为科学家我将全力支持这项改革”。

关于公布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注册审批结果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1899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基金工作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注册管理实施细则》《关于受理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注册申请的通告》等有关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西湖大学等184个单位注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申请单位可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网址https://isisn.nsfc.gov.cn)查询审批结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811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公开信

近日来,媒体报道的关于贺建奎副教授“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婴儿”的工作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广泛忧虑。如果该情况被核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其做法给人类可能造成的后果表示极度担忧,对其严重违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科学伦理的不负责任行为予以严厉谴责。

  我们一贯主张,与基因编辑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严格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必须接受科学伦理的监管和约束;反对任何人、任何单位、任何组织以任何形式在技术不完善、风险不可控、违反科学伦理规范的情况下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类胚胎操作及临床应用。

  科学伦理永远是科学研究不容触碰和挑战的底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伦理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我们要以对人类和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践行科学研究中的伦理规范。

  为此,我们呼吁:广大科研人员在各类科研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科学伦理相关法律法规,弘扬科学精神,规范科研行为,在项目立项、评审和实施等过程中严格恪守伦理原则,开展负责任的研究活动;各科研机构要切实履行科学伦理的宣传、教育、管理和监督责任,提高科研人员在科学伦理、科技安全等方面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一旦发现有违科学伦理的行为,应当及时报告,有效阻止,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81129

关于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1810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及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全面落实新时代对基础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了新时代科学基金总体目标和深化改革思路,即:确立基于“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资助导向,建立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的智能辅助分类评审机制,构建源于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的学科布局,力争未来510年,建成理念先进、制度规范、公正高效的新时代科学基金体系。为完成科学基金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做好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现将2019年度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2018年应结题项目结题等工作的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项目申请

(一)项目申请接收。

1. 2019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工作自201931日开始,32016时截止316日、17日照常办公,其他法定节假日不办公)。

2. 2019年度集中接收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部分重大项目、部分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延续资助项目、部分联合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数学天元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和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等。

3.不在集中接收申请范围的部分项目类型,项目指南将另行公布。对于随时接收申请的国际(地区)合作交流等项目,申请人应避开集中接收期提交申请。

4.继续开展无纸化申请试点。2019年继续对重点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进行无纸化申请试点,并将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纳入无纸化申请试点范围。申请以上类型项目时,依托单位只需在线确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申请书。项目获批准后,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一并提交。签字盖章的信息应与电子申请书保持一致。

(二)申请书撰写方式。

各类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一律采用在线方式撰写。

(三)申请人事项。

1. 2019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选取重点项目和部分学科面上项目(详见下表),试点开展基于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申请与分类评审;调整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联合基金项目等类型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政策;进一步精简申请管理要求等。各项改革举措将体现在《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请广大申请人和依托单位予以关注。

面上项目试点开展分类申请与分类评审的学科名单

科学部

一级申请代码

一级申请代码相应的学科名称

数理科学部

A04

物理学I

化学科学部

B01B02B03B04B05B06B07 B08

合成化学、催化与表界面化学、化学理论与机制、化学测量学、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环境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

生命科学部

C07

细胞生物学

地球科学部

D05

大气科学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E01E06

金属材料、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信息科学部

F04F05

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光学和光电子学

管理科学部

G03

经济科学

医学科学部

H16

肿瘤学

2. 申请人应认真阅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补充通知》)、《指南》和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于2019115日后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按照各类型项目的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没有信息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

3. 申请人应根据《资金管理办法》《补充通知》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认真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表》。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申请人汇总编制。

4. 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下载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并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内容一致。申请人应及时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以及有关证明信、推荐信和其他特别说明要求提交的纸质材料原件等附件。

5. 申请人及参与者均应使用唯一身份证件申请项目,曾经使用其他身份证件作为申请人或参与者获得过项目资助的,应当在申请书中说明。

(四)依托单位事项。

依托单位应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基金工作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组织申请工作,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对申请人申报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具体要求如下:

1. 依托单位应在自然科学基金委规定的项目申请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统一报送经依托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一份)及要求报送的纸质附件材料(无纸化申请试点的项目除外)。鉴于全部项目均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并提交申请书,信息系统需要一定时间处理,请依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项目申请书收取的截止时间。

2. 依托单位提交电子申请书时,需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

3. 依托单位报送纸质申请材料时,还应提供由法定代表人签字、依托单位加盖公章的依托单位科研诚信承诺书,并附申请项目清单,项目清单按无纸化申请试点项目与非无纸化申请项目分别生成,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4. 依托单位可将纸质申请材料直接送达或邮寄至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以下简称材料接收组)。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项目申请截止时间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以免延误申请,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申请材料”。

(五)受理信息公布。

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956日前公布申请项目初审结果,并受理复审申请。

二、项目结题

(一)项目负责人事项。

项目负责人应认真阅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补充通知》和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实事求是地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成果报告》(以下简称结题/成果报告),并保证填报内容真实、数据准确,注意知识产权保护,不得出现国家《科学技术保密规定》中列举的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范围的内容。

1. 项目负责人登录信息系统,按要求撰写结题/成果报告并将附件材料电子化后一并在线提交;项目负责人下载并打印最终PDF版本结题/成果报告,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结题/成果报告原件(不含附件材料)。项目负责人应保证纸质结题/成果报告内容与电子版一致。

2.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决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会同科研、财务等部门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如实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决算表》,确保决算数据真实、准确,资金支出合法、有效。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决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项目负责人汇总编制。

3. 项目负责人撰写结题/成果报告时,请不要将待发表或未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和项目批准号等的论文列入结题/成果报告;不要直接复制论文内容作为结题/成果报告内容。

4. 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准予项目结题之后,将在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npd.nsfc.gov.cn)及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www.nstrs.cn)上公布结题/成果报告全文。

(二)依托单位事项。

依托单位应按照《条例》等要求对结题材料进行审核,并于2019225-31日(16时以前)期间将结题材料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未按时报送结题材料的应结题项目,按逾期待结题处理,计入相应的限项申请范围,同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按《条例》的有关规定对项目负责人和依托单位进行处理。具体要求如下:

1. 依托单位通过信息系统对结题材料进行审核并逐项确认,在规定的结题材料报送时间内统一报送经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结题/成果报告原件(一式一份),以及单位公函与结题项目清单,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2. 依托单位可将纸质结题材料直接送达或邮寄至材料接收组。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结题材料报送截止时间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以免延误结题,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结题材料”。

3. 2019年起取消依托单位报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决算汇总表》。

三、项目进展报告、管理工作年度报告及应退结余资金情况表

(一)项目进展报告。

项目负责人登录信息系统,按要求在线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进展报告》(以下简称进展报告);依托单位按《条例》及相关管理办法等要求,通过信息系统对进展报告进行审核,并于2019115日前逐项确认,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对未按规定提交进展报告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二)管理工作年度报告。

依托单位通过信息系统在线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年度管理报告》(以下简称年度管理报告),于201941-15日(16时以前)期间提交电子材料,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对未按规定提交年度管理报告的,按《条例》及相关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三)应退结余资金情况表。

依托单位按照《关于收回2015年度结题项目结余资金的通知》(国科金发财〔201891号)的要求,通过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年度结题项目应退结余资金情况表》(以下简称应退结余资金情况表),于2019115-45日(16时以前)期间提交电子材料,并打印纸质材料加盖依托单位公章(一式一份,应保证纸质材料与电子版内容一致),于45日前直接送达或邮寄至材料接收组。采取邮寄方式的,请在截止时间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应退结余资金情况表”。

(四)从2019年起取消依托单位报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年度收支报告》。

四、材料接收

(一)材料接收组负责统一接收依托单位送达或邮寄的申请材料、结题材料和应退结余资金情况表,各局(室)及科学部不接收上述材料。自然科学基金委不接收个人直接报送和非依托单位报送的材料。

(二) 材料接收组办公地点设在自然科学基金委行政楼101房间,2019318-20日期间在中德中心多功能厅集中办公。

五、其他

(一)2019年部分项目申请要求有较大变化,请申请人和依托单位认真阅读《指南》和相关通知通告,及时关注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了解相关信息。

(二)为保证依托单位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内如果有依托单位发生单位名称变化的,应于201931日前完成变更手续。

(三)《指南》于201812月底发行,并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公布。

(四)申请书、结题/成果报告等纸质材料建议双面打印并装订。

六、电话、网址和通讯地址

(一)咨询电话。

材料接收组

62328591

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62317474

财务咨询

定额补助类项目

62327225

62329112

62326760

成本补偿类项目

62326460

62328485

62326585

各项目类型咨询

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

62327230

62325557

62327008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等

62326889

62325562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大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等

62326872

62328484

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

62326943

(二)各部门咨询电话。

数理科学部

62326911

化学科学部

62326906

生命科学部

62327200

地球科学部

62327157

工程与材料

科学部

62326887

信息科学部

62327140

管理科学部

62326898

医学科学部

62328991

62328941

办公室

62327087

计划局

62326980

政策局

62326986

财务局

62327016

国际合作局

62326943

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

62325544

机关服务中心

62326949

(三)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 http://www.nsfc.gov.cn/

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网址: https://isisn.nsfc.gov.cn/

(四)材料接收组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

邮政编码:100085

联系电话:010-623285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8125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2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18年度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静海,副主任谢心澄,党组成员、副主任高瑞平、王承文出席会议,党组成员、秘书长韩宇主持会议。

李静海主任以“深化科学基金改革,构建新时代科学基金体系”为题作报告,向依托单位介绍科学基金改革方案。他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科学研究范式深刻变革,国际科技竞争日益加剧,国家源头创新需求迫切,重大挑战亟待破解,科学基金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自然科学基金委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的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改革,着力推进“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三大改革任务,在科学创新中发挥独特作用,推动我国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明确资助导向,就是要基于科学问题属性,坚持“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的新时代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是要建立“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的评审机制,实现分类、精准、公正、高效评审。优化学科布局就是要构建符合知识体系内在逻辑和结构,知识层次与应用领域相统一的学科布局,促进交叉融合。

李静海主任强调,自然科学基金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与各依托单位、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一道,增强使命责任意识,不忘初心、攻坚克难,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力争用510年时间建成理念先进、制度规范、公正高效的面向21世纪的科学资助机构。

高瑞平副主任从出台背景、政策依据、核心理念、框架结构、主要内容等五个方面全面解读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她指出,依托单位是科学基金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基金资助管理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主体责任,是科学基金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科学基金与科研工作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依托单位要认真履行管理主体责任,积极优化对科研人员的管理和服务。要加强科学基金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完善组织制度保障体系,要加强和优化科学基金项目管理,保障基金项目顺利实施。加强和优化资助项目资金管理,保障科学基金安全高效使用。加强科学基金成果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学基金科研诚信和伦理管理,有效防范和依规惩戒科研不端行为。

计划局局长王长锐、财务局局长张香平、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何杰、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杨俊林、信息中心副主任李东分别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8年资助概况及下一步改革与资助工作思路》《关于科学基金资金管理有关情况的报告》《新时期科学基金监督体系建设》《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工作五年回顾及2018年项目申请、资助情况介绍》《科学基金信息管理与服务》为题作会议报告。

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代表们表示,深化科学基金改革是顺应时代潮流,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部署的务实举措,将推动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基础研究水平大幅跃升,代表们还针对科学基金新时期改革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局(室)、科学部、直属单位及来自全国50个依托单位和31个地方科技厅(基金会)的代表参加会议。

四省三企业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区域/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1216日,四川省、湖南省、安徽省、吉林省等四省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聚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紧紧围绕地区的特色和需求,吸引和集聚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基础研究。这次加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四个省共投入经费12.75亿元,基金委匹配4.25亿元,合计17亿元,围绕具有区域特色的研究领域开展研究。

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则主要服务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围绕产业发展中的紧迫需求,吸引和集聚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聚焦关键技术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这次加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三家企业共投入经费5.5亿元,基金委匹配1.375亿元,合计6.875亿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李静海介绍,这次签约仪式是科学基金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关于“优化投入结构,构建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鼓励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的具体举措。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希望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地方、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紧密结合,在鼓励自由探索的同时,更加注重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反馈和迭代作用,进一步加强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发挥联合基金的平台作用,强化基础研究多元投入,共同谱写好科技创新发展这篇大文章。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

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现予发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9年度课题指南》,并就做好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示范引导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

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9年度课题指南》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相关学科中拟定了一批重要选题,申请人可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研究基础选择申报。

三、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基础研究要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和动态,着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力求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四、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青年项目,但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198435日后出生)。课题组成员或推荐人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申请人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吸收境外研究人员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申请。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具备申报条件的在职博士生(博士后)从所在工作单位申请。

五、课题申请单位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以兼职人员身份从所兼职单位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兼职单位须审核兼职人员正式聘用关系的真实性,承担项目管理职责并承诺信誉保证。

六、课题申报范围涉及23个学科,须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跨学科研究课题要以“靠近优先”原则,选择一个为主学科申报。教育学、艺术学和军事学等三个单列学科的申报分别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全军社科规划办另行组织。

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9年度课题指南》条目分为具体条目(带*号)和方向性条目两类。具体条目的申报,可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也可对条目的文字表述做出适当修改。方向性条目只规定研究范围和方向,申请人要据此自行设计具体题目。具体条目和方向性条目均可申报重点项目。只要符合《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学科均鼓励申请人根据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包括重点项目)。自选课题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样对待。无论是按《课题指南》拟定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课题名称的表述要科学、严谨、规范、简明,避免引起歧义或争议。

八、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继续实行限额申报,限额指标另行下达。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申请单位要着力提高申报质量,适当控制申报数量,特别是要减少同类选题重复申报。

九、申报课题的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35万元,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20万元。申请人应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详见我办网站)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

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完成时限,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35年,应用对策研究一般为23年。

十一、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作如下限定:(1)课题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课题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参与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在研国家级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2)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请新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证书标注日期在201935日之前的,或在35日前已向我办提交结项材料的,可以申请本年度项目。后者具体日期以各地社科规划办寄出结项材料时间或在国家社科基金科研创新服务管理平台中审核提交的时间为准)。(3)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申请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请同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不得通过变换责任单位回避前述(1)—(4)条款规定,不得将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申报材料以不同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申请。(6)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须在《申请书》中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成果申请多家基金项目结项。(7)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须提交学位论文(出站报告)原件。(8)不得以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凡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不得同时标注多家基金项目资助字样。

十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申报课题须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证活页》(以下简称《活页》)要求,如实填写材料,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不得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五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为保证申报评审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评审会议召开前申报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学科评审组专家或邀请学科评审组专家进行申报辅导。凡行贿评审专家者,一经查实将予通报批评;如获立项即予撤项,五年内不得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凡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和评审中发现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除按规定进行处理外,均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

十三、申报课题全部实行同行专家通讯初评,初评采用《活页》匿名方式,《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七千字,要按《活页》中规定的方式列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十四、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结项成果形式原则上须与预期成果一致;获准立项的《申请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资助合同文本。最终成果实行匿名通讯鉴定,鉴定等级予以公布。除特殊情况外,最终研究成果须先鉴定、后出版,擅自出版者视为自行终止资助协议。如计划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或者外语撰写成果,请在《申请书》论证中予以说明。

十五、项目申报材料从我办网站下载,或向受理单位索取。《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审查盖章后,报送本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

十六、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基层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后上报我办。

十七、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受理当地的课题申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规划办受理兵团的课题申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受理本院的课题申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受理中央国家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的课题申报,教育部社科司受理中央各部委所属在京普通高等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军社科规划办受理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国社科工作办不直接受理个人申报。

十八、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基层科研管理部门要按规定做好申报数据录入、打印报表、纸本《申请书》与《活页》及电子版《申请书》(WORD文件格式)的汇总报送等工作。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要按申报单位和申请人分类汇总后,将电子版《申请书》统一刻录成光盘,随同纸质版申请材料一同报送我办。

十九、课题申报时间为20181225日至201935日。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须于2019312日前,将汇总并认真校对后的《申请书》中“数据表”数据发至我办邮箱(npopss@vip.163.com),并确保电子数据和《申请书》中“数据表”一致;315日前将纸质版《申请书》和《活页》、电子版《申请书》光盘、统计表报送至我办,逾期不予受理。

相关资料下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度课题指南.doc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doc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课题论证》活页.doc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xls

【他山之石】

“乡规民约”的独特法律文化价值

【专家论坛】

中国古代社会,在以国家制定的成文法规范国之“重事”的前提之下,逐渐生发出调整乡里、乡村社会“细故”的自治规约,也即“乡规民约”或曰“村规民约”。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乡规民约”为调整社会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独特法律文化价值。

“乡规民约”是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独特资源

上古时代,中华民族已形成以“德礼”化民成俗、以“刑罚”禁暴惩奸的社会治理理念。两汉以来,在整合儒法道诸家治国理政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德礼法制”共治的治国理政知识体系。如北宋吕大钧为教化乡人而制定《吕氏乡约》,开启由乡贤、乡绅、名臣大儒制定、推广“乡约”的实践范例。明清时期,在统治集团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乡规民约得到迅速发展。除仍保持官办、官倡、官督办、名臣大儒推行的立约模式之外,目前可见的散落于全国各地的乡规民约,大多为乡民自发共议、同定、共立。明清时期的乡规民约名目多为“乡规”“乡约”“公约”“乡规禁条”“村规”“条规”“民约”“章程”“公禁”等。云南曲靖《雅户乡规民约碑》表明,至迟于清朝道光年间,已出现“乡规民约”这一完整概念。

传统乡规民约立约宗旨明确,始终强调立约目的在于正风厚俗、以禁非为、以全良善、和息止讼、以儆愚顽、亲爱和睦、消除怨恨、守望相助、相劝相规、相交相恤、互为扶持、以讲律法、不违法律,呈现出中华德礼法制文化的独特精神气质。传统乡规民约以“公共”为立约原则,具有乡村社会契约性质。无论经由何种方式产生的乡规民约,均始终坚持“共议”“公议”“商定”“公定”的“公共”性原则。乡规民约体现的是乡民的共同意志,调整的是乡民的共同利益关系。传统乡规民约接通国家“德礼法制”与民间社会规约,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有规而循”。所谓“朝廷有法律,乡党有禁条”,“法律维持天下,禁约严束一方”,“国有律法,民有乡规”等,正是对国家法律与乡规民约之关系以及乡规民约的性质及其自治功能的高度概括。

传统乡规民约既以总约规定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成、患难相恤的总类性规范事项,同时,也以专约规范乡民生产生活的种种“细故”。诸如道德事业、婚丧嫁娶、礼俗交往、纠纷调处、聚会迎客、救贫扶弱、教育选才、捐资助学以及用水取土、森林保护、治保治安、道路交通、文物保护、修桥铺路、防火防盗等,均在乡规民约深入而细致的规范之内。传统乡规民约的实现,以立约众人“同心同德”“各守成规”“永为遵照”“不得故违”为基本要求;以弥“补”、惩戒,“共乡议处”等为强制措施;以对违规程度至于“违法”行为的“鸣官究办”“鸣官拿办”为强制力后盾,体现了乡规民约之规范及其应用与国家成文法律以及司法权力运行的无缝对接。

近现代对“乡规民约”法律文化资源的转化应用

晚清时期,一些改良主义思想家已经注意到乡规民约对于融通中西文化的独特价值,主张通过乡规民约将中国重视民意的传统与西方地方自治制度相结合。清末民初山西“翟城村治”出台了查禁赌博、看守禾稼、保护森木等“规约”,并将“正人心”“厚风俗”“守望相助”“互为约束”的传统乡规民约精神与近代地方自治章程相结合,体现出通过乡规民约融通传统法律文化精华与近代社会制度的实践意图。

民国时期,各地新出乡规民约中常可见“国有法,其国必治;里有规,其里必善”“改革旧日奢风陋俗效崇俭朴”“厚风仁俗”“尊重公德”“守法爱公”“敬业孝友”“重身和睦”等立约宗旨的表达。20世纪30年代,面对乡村社会组织崩塌、文化失调的“社会事实”,梁漱溟先生在河北定县推行“乡村建设”实验,试图将旧“乡约”补充改造转化为新“乡约”,以重构乡村社会组织。

由此可见,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鉴于乡村社会事实的种种变化,乡规民约被作为“德礼法制”的历史记忆而唤起,被作为解决乡村问题的独特方案而应用,被作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而搭建。

当代中国在汲取传统乡规民约法律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一些地方积极制定“村规民约”以配合村民自治的“以规治村”。尤其是21世纪前10年,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乡村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催生出创新乡村社会管理模式、改变乡村道德、法治薄弱状态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其中,“乡规民约”作为乡村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社会规范性质得以明确,“善于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成为加强乡村德治、法治建设的重要路径。江浙一带率先发出以“新枫桥经验”“桐乡模式”等为代表的乡村“有效治理”实践范式,“村规民约”体系建设成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以及“三治结合”的切入点与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2018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移风易俗,为农民减轻负担”。可见,推进新时代中国乡村治理,可汲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乡规民约”这一独特资源,对其进行创新转化应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规民约”建设。

实现“乡规民约”合理转化应用的有效路径

乡规民约作为传统“德礼法制”文化的独特载体和传统乡村治理的独特方案,在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被作为解决乡村社会问题的本土资源而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证明其重要的法律文化价值。然而,在汲取这一独特法律文化资源时,如若打开方式不正确、不适当,则会很大程度影响到对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进程及功效。

乡规民约的制定需要有明确的立约宗旨。乡规民约是乡村社会共同价值与乡村理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自然融入乡村社会生活的途径与载体。就当代中国乡村社会事实而言,我们仍然需要“正人心、厚风俗”“移风易俗”“尚德守法”“彰德明法”“严束一方”“不违法律”。当代的“正人心、厚风俗”当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德”之中心的“正”与“厚”,当代的“严束一方”当是以社会主义法治之法为基本底线的“严”与“束”,是对国家法治遵循不悖的“以规治村”。而目前有些地方的乡村规约,在劝禁惩罚规范内容上,明显存在“不合道德”“逾于法律”的情形,这是需要避免的。当代乡规民约建设的宗旨与目标的确立,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针,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合理、适当的方式融入乡规民约体系建设,通过乡规民约的独特产生形式、内容表现、植根、传播与落实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乡村民众的社会风尚、社会意识和行为习惯,成为处理乡村“细事”的前提。

乡规民约不是国家政策与法律条文的简单抄录,也不是各地乡规民约的简单拷贝。乡规民约之于中国法律文化中的持久生命力,之于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在于其本土性、地域性、熟悉性、植根性、传播性以及规范的普遍性、可执行性、可操作性、世代相沿不悖性。传统乡规民约形式多样,易记易学易诵,可仪可则可范可守,为民众服膺信服。传统总类性乡规民约集教育、规劝、告知、禁止、奖惩等功用为一体,为一定地域内的乡村民众所普遍遵守。专门类乡规民约,大多与一乡一村不同的社会事实有关,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其条款简明扼要,规则、罚则清楚明白,可操作、可执行性强,规范稳定,“约定俗成”。而当代乡规民约的建设,虽于近十余年来取得较大成效,但其制定与运行仍然存在种种问题。原因在于对乡规民约这一独特法律文化资源的认识不足,导致乡规民约的形式普遍单一、制定主体不清晰、文本篇幅冗长等问题。最为严重的是乡规民约的可守性不足,缺乏实施保障。由此,严重制约了乡规民约的“有效性”,使其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未真正成为切实有效的治乡之规、理村之约。

在汲取乡规民约这一传统法律文化资源精华,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需要尊重和深刻把握乡规民约的独特法律文化价值及其生成规律,通过自然合理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乡村社会的实际出发,真正建立起“不违道德”“不逾法律”的可仪、可则、可范、可守的乡规民约体系。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乡规民约对于当代乡村“良法善治”的独特功能与作用,最终使“德礼为风”“法治成俗”成为当代乡村的时代风貌,谱写出乡规民约创新转化应用的时代华章。

(作者:胡仁智,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规民约体系建设研究”首席专家、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摘自:社科基金专刊(光明日报) http://www.npopss-cn.gov.cn/n1/2018/1106/c373410-30383858.html

“礼—仁—理”的历史衍化与哲学建构

儒学的形成演变过程漫长,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迁。我们可以将中国古代儒学发展过程简缩为三个基本发展阶段:礼(周公)—仁(孔子)—理(朱熹)。周公完成的礼乐文明是中国儒家文明的基础,孔子创建的仁学是儒家哲学的早期形态,而朱熹以理释仁则是儒家哲学的成熟形态。

殷周之际历史发生巨大变迁,周公“制礼作乐”,创造了西周制度文明的礼乐文化,《六经》就是礼乐文明的经典文献。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以礼归仁,创造了精神文明的仁义道德,早期儒家诸子的传记之学即是为《六经》所作的经典诠释著作,从而建立了儒家哲学的早期形态。从春秋战国到汉晋隋唐时期,《六经》之礼与儒家之仁固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六经》之礼学(上古典章制度之学)一直是经典体系的主体,而早期儒家的著作只是诠释《六经》的传记之学,或是儒家学者个人的诸子之学。因此,汉唐时期儒学、儒家的思想文化被合称为“周孔之道”。周公创造的典章制度之“礼”才是主体,是能够设置“博士”的专门之学,而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学术著作只能依附于《六经》的传记之学。从学术形态和学术地位而言,“周孔之道”中“周”是主,“孔”是从。

唐宋之际,历史再次发生巨大变迁,代表“封建贵族”“士族门第”精神的礼教秩序不断受到冲击,以《六经》为代表的经学体系和学术教育制度受到怀疑。代之而起的是表达“白衣秀才”的宋代士大夫群体的崛起,他们以早期儒家思想为主体而诠释、建构《四书》学。两宋以后的儒学被合称为“孔孟之道”。“孔孟之道”的儒学核心思想已从“礼仪”“文章”转移到“仁义”“心性”。从学术形态和学术地位而言,“孔孟之道”的孔孟是主体,三代先王则是从。

历史上的儒学曾被先后称为“周孔之道”“孔孟之道”两个不同称谓,其实源于儒学经历了“礼—仁—理”的历史演变过程,“礼—仁”建构的结果是形成了“周孔之道”,而宋儒建构完成了《四书》学体系,确立了与《四书》相关的“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道统脉络,形成了“孔孟之道”。但是,宋儒建构的《四书》学,不仅确立了“孔孟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学术重心,更重要的是,宋儒将《四书》学纳入天理论的哲学体系与信仰体系之中,从而将“礼—仁—理”的历史演变过程,化为一种以“天理”统摄“礼—仁”的逻辑体系和空间结构。

宋学兴起是儒学史的一个重大演变和发展,在原典的《四书》思想体系中,“仁”是其中的核心价值与学术重心;而在宋儒建构的《四书》学思想体系中,“理”终于成为整个新经典体系的核心价值与学术重心。原典《四书》中的“礼”与“仁”,均是十分重要的核心范畴,而且两者又是相互定义的关系。但是,宋儒诠释《四书》时将礼、仁均以一个“理”来概括,最终以“理”来统摄礼、仁。早期儒家倡导的仁、礼,作为人伦关系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宋儒进一步将其抽象化、普遍化为“理”。一方面,宋儒将周公之礼抽象化、普遍化为“理”,朱熹在注解《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一章时说:“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盖礼之为体虽严,而皆出于自然之理。”宋儒反复强调,“理”其实就是在人类社会中体现为“制度品节之可见”“人事之仪则”的礼。另一方面,宋儒也将孔子之仁抽象化、普遍化为“理”,朱熹解《论语?颜渊》时说:“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其实,宋儒诠释的《四书》学,不仅仅是礼与仁,他们认为孔子提出的所有伦理道德均是“理”。朱熹在诠释《孟子》性善论时说:“以理言之,则仁义礼智之禀,岂物之所得而全哉?此人之性所以无不善,而为万物之灵也。”可见,早期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宋儒统统归之于“理”。

在朱熹那里,“理”不仅是人文之理,而且是自然之理,意义已经拓展到自然天地,成为既有普遍性又有必然性的形而上意义的范畴。朱熹在《大学或问》中说:“至于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这样,“理”也因此成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君臣父子、人伦日用等一切自然的、社会的事物中普遍的本质与法则。为了说明统一的“理”和社会、自然中具体之理的关系,朱熹还提出“理一分殊”的思想,不仅将礼、仁的人文之理统一到“一理”之中,还将自然之理也统一到“一理”之中。朱熹在解《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时说:“夫子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譬则天地之至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也……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根据朱熹的“理一分殊”原理,主宰天地自然、人类社会的均是同一个“理”,所以称之为“理一”,而早期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却是“万殊”之理。而且,仁、义、礼、智的规范和准则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更细致的“万殊”之理,如“礼”就包含着无数细致的具体节目。

由此可见,宋儒通过诠释《四书》而建构完成的新仁学,完成了以“理”为中心的知识、价值与信仰的重建。他们通过一系列哲学化的思辨,将“仁”作了哲学化提升,使原典儒学中作为人格精神的仁,重新获得了一种普遍的、永恒的宇宙意义。他们将原本是内心、本性的“仁”,纳入到更具哲学系统性的天理论体系之中。因此,宋儒的《四书》学,已大不同于作为早期儒学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如果说早期儒家的《四书》还是以“仁”为中心的价值体系的话,宋儒的《四书》学则已经建构了以“理”为中心的哲学体系。

朱熹《四书》学的建构与诠释,不仅是儒学史上经典诠释的典范,也是中国哲学史上本体诠释的典范。朱熹以理释仁,将“仁”提升为一种普遍、永恒的宇宙精神,使得早期儒家作为道德准则的“仁”理性化、普遍化、形而上化为 “理”,推动了仁学的哲学建构。经过朱熹的本体论诠释,作为《四书》核心的“仁”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仁”的本体论意义更加凸显,逐渐被纳入到天理论的哲学体系之中。

(作者:朱汉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四书学与中国思想传统的重建和整合研究”负责人、湖南大学教授)摘自:社科基金专刊(中国社科报) http://www.npopss-cn.gov.cn/n1/2018/1106/c373410-30384706.html

民族神话传说的新文学书写

【研究心得】

神话、传说题材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勃兴是20世纪世界上一大文化景观。民族的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文化根柢,中国新文学重述民族神话、传说即是从上古源头找到与现代文明、世界潮流相融相契的心灵原矿。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分而述之,民族神话、传说的新文学书写,具有以下源头活水之精神依归。

强大的人格意志力量。中国上古神话在讲述人与世界之间关系时,其出发点并不在于人对世界最终是如何征服的。相关英雄的流芳百世,并非基于他们的丰功伟绩。这些神话之所以被代代口耳相传,主要是因为它们彰显了人格意志力量的强大,人们深为服膺。神话学者袁珂曾将“夸父”等一干群体称为中国的“巨人”族,“愚公”等亦在列。“夸父”是虽“败”犹荣,“愚公”的“成功”是他的行为意向感动了“天帝”。“大禹”可能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精卫”以其生命不尽“填海”不止,“杜鹃”则哪怕“泣血”也要把行人召回故乡。原始儒家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说法应是取自这些精神母体。中国新文学的“新民”与“立人”思想充分表达了对神话英雄人格的向往。郭沫若《女神之再生》中的“女神”们胆敢再造人间生天,因为她们抱定了“不可企及者/在此事已成”的雄心。鲁迅的《铸剑》不问“复仇”成功与否,而着意于“眉间尺”如何蹈厉性情和视死如归。汪静之的《精卫公主》修改版最终突出精卫的心魂是“不填平东海誓不甘休”。闻一多的《南海之神》、刘梦苇的《希望》等诗歌都是如此。抗日战争时期,“夸父追日”“共工之怒”“吴刚砍桂”等几乎成了文学中的最大公共意象,力推反抗精神,作品借以给民族提气壮神。20世纪80年代的“寻根文学”中,昌耀的《划呀,划呀,父亲们!——献给新时期的船夫》、杨炼的《诺日朗》等也是歌颂强力和奋进姿态。这些都是对强大人格意志力量的深情呼唤。

单纯干净的人性向度。“嫦娥奔月”中的“嫦娥”不忠于爱情,背着丈夫独自偷吃灵药,其结局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在古人看来,爱情不是向对方的一味索求,而是彼此互相付出。爱情是人性自私与否的测试剂。鲁迅的《奔月》虽另有深意,但也对“嫦娥”的贪婪和欺骗深表不满。冯至的长篇叙事诗《蚕马》取材于干宝的《搜神记》,讲的是小姑娘思父心切之下信口开河,以托付终身给马匹兑换其搭载自己见到父亲,事成又反悔,甚至将马杀掉以达封口,结果引火烧身,蜕变成一头蚕虫。爱情不能轻诺,轻诺者往往寡信,寡信者必造“报应”。现代作家高长虹、臧克家、吴祖光等或改写或重述“人”“神”之恋时,都强调了情感的非功利性,他们动人肺腑的爱情确实注解了“只羡鸳鸯不羡仙”。爱情如此,人生其他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单纯干净的人性在中国文化中就是“贤”“圣”“神”,《白鹿原》中的关中大儒“朱先生”就是“白鹿精魂”,《古船》中的“隋抱朴”就有几分神光灵明。与神灵对话,表达对单纯干净的人性之向往,在中国文学长卷中,庄子和屈原首开其中两章,而后世多有萧规曹随者。

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从一开始,国人在神话中就寄寓了生命不死的冀求。盘古死后,他的一毛一脉都衍变成了树木河流;女娲的肉身最终成为“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夸父渴死后,其手杖化为邓林;瑶姬未嫁已死,其精魂立身为巫山女神……这些“化生”神话就充分隐含了中国文化的现世形态和乐感意识,生命之流不遏不止、生生不息。骆宾基《蓝色的图们江》中主人公“果木仙”有类于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果木仙”被“王母”收回上界后,其遗留下的24对女孩儿全成饿殍。但她们的生命不死,变成24对人参,依然长留世间,再成“欢乐颂”。这是艰难时世中,广大人民对母国和文脉有着坚定信念的体现,是中国新文学“大地意识”的彰显。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抒写了大破后大立之激情,践行了文学上常见的“再生”母题。此中的“再生”不是基督的“复活”,而是生命形态的存活。这样的“再生”还有一种表现样态——“生死互通”:在闻一多、朱湘、彭燕郊等人的诗歌中,主人公虽然肉体消失了,但他们的心灵依然与活人无异,从中传达了作者达观的生命意识。20世纪80年代,“归来派”诗歌和“寻根文学”不少作品都暗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韩少功《爸爸爸》中的“丙崽”虽是被批评的对象,但最终依然存活了下来,这暗含了“生生之谓易”的深刻意蕴。

与物同游的和谐精神。崇尚“物我一体”是中国神话的一大内质。“化生”神话中就明确表达了外在世界是由盘古、女娲、夸父等人的肉身生衍而来。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深觉科技制造了新的奴役,使人为机器所束缚,所以重提“神性”以图拯救。但中国新文学作家并不以为然。郭沫若在《天狗》《日出》《地球,我的母亲》等诗歌中,就以神话来比附现代科学。现代科技的“伟力”在郭沫若看来就是中国人曾经所想象的“神力”。诗歌中现代意识极强的卞之琳,在20世纪80年代迈出国门时,异域的声色光电让他再次领略了科技的魅力,民族神话也相应成为他由衷歌咏人类之伟大的意象。另外,中国神话中的英雄是“德性”的,他们有着“挟山超海”的能力,但绝不率性而为、以自我为中心,恰恰相反,中国神话中的“神”崇尚集体主义。“三皇五帝”作为人祖,以救民于水火而著称,就是身体微弱如“精卫”者也是通过“填海”与人方便。新文学作家在构建英雄与神时,也常常突出他们的集体主义。张恨水的《我是孙悟空》从标题上看好像这篇作品有惊世之论,主人公要大展放诞不羁之举。但小说的主旨是集中性地指向“孙悟空”怎样除妖、为民除害,而不是“大闹天空”时的“孙悟空”。因此,英雄们是与广大百姓命运与共、心气互洽。“夸父”“莫邪”以及“太阳”“土地”这些神性的意象,无不是集体力量的象征,给民族整体以激情、信心和动力。

(作者:刘长华,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神话、传说书写与中国新文学叙事的民族品格研究”负责人、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摘自:社科基金专刊(光明日报) http://www.npopss-cn.gov.cn/n1/2018/1121/c373410-30412782.html

百年“龙学”与中华文脉

【专家论坛】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论史上最重要的“元典”,更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中华国学经典,为集部“诗文评”之首。问世1500多年来,由于其重要的元典性和独特地位,在文史哲等不同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从而积累了巨大的文献资源。

  20世纪初期,《文心雕龙》被黄侃、范文澜、刘永济等国学大师搬上大学讲坛;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对这本书的研究终于形成一门显学,被称为“龙学”。一百年来,产生了大量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据统计,有关专著、专书已达750种,论文一万篇。毫无疑问,这是中华文化之幸,但对进一步的研究而言,却是一座横亘在面前的高山,对很多人来说是难以逾越的。这需要专业研究者集中一定力量对海量资料进行全面梳理,从而摸透家底,看清道路,轻装前行。

  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检视,在中国文论和国学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思想价值。为此,需要着重于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文心雕龙》文本进行较为彻底的校勘和整理,最终拿出一个更为可靠的具有“定本”性质的文本,以解决迄今为止尚未有令人满意的《文心雕龙》文本的问题;二是汇聚古往今来的《文心雕龙》评论和阐释成果,尽可能做到集其大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较为系统的阐释,从而使对《文心雕龙》文义的理解和把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力求开创“龙学”的新境界;三是对近百年来丰富的“龙学”成果进行全方位集中梳理,以充分展示其巨大成就,亦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不足,从而为新世纪“龙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新的基石。

  《文心雕龙》的元典性是形成“龙学”的根本,百年“龙学”的发展和兴盛则使其走向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前台,因此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作出独特贡献。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龙学”之于学科建设的意义,不仅是研究一部《文心雕龙》的问题,而是涉及中国文论、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乃至中国哲学、中国史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百年“龙学”是中国文论和文化研究的一个典型,对这个典型的全面解剖,无疑将提供多方面的重要经验,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对“龙学”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领域的拓展

  近百年“龙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成就,但“龙学”主要属于文艺学,其应用范围和领域相对狭窄单一,有些本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一直被轻视或忽视。对百年“龙学”的清理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反思机会,使我们进一步看清了“龙学”的性质不仅是文艺学,也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百年来,《文心雕龙》虽然在大学讲台上展示了自己的魅力,但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课时量很少。之所以如此,应该说与我们对“龙学”性质的认识有关,也与我们缺乏对“龙学”的大规模清理和全面研究有关。实际上,《文心雕龙》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研究的对象,而且与当今大学教育密切相关,如思想文化教育、审美修养、写作训练等方面,《文心雕龙》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我们的认识却非常不够。再如社会服务方面,很少有人考虑《文心雕龙》这部中国文化的元典之作可以服务社会实践。实际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需要《文心雕龙》的,比如要考公务员,就要考“申论”,主要是写文章;各种场合的发言、报告,都是文章;企业也要制定各种文件,这都是刘勰所讲的“文章”的功夫,也可从《文心雕龙》中大受裨益。

  奠定中国文论话语研究的强大基石

  近年来,中国文论话语的独特性及其在世界文论话语中的地位问题,已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包括一些海外汉学家。牢牢抓住《文心雕龙》这把“金钥匙”,适时梳理“龙学”的丰富成果,可谓是抓住了中国文论话语研究的“牛鼻子”。

  以《文心雕龙》为典型和代表的中国文论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华文化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有着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并涉及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然而,自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传入以及文学观念的转变,中国文论对中华文化的有效性、适应性被严重忽视或忽略,中国文论的完整性和独特性遭受削足适履的伤害。尽管我们数十年来对《文心雕龙》和中国文论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但研究理路、阐释方式以及价值尺度主要还是西学的,《文心雕龙》和中国文论的本来面目和独特价值仍然有待彰显。《文心雕龙》和中国文论不等于今天的“文学概论”或者“文艺学”,而是有着独特的话语方式和理论体系,有着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并具有独特的意义,这一切均基于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和文章。

  季羡林先生早就指出:“我们中国文论家必须改弦更张,先彻底摆脱西方文论的枷锁,回归自我,仔细检查、阐释我们几千年来使用的传统的术语,在这个基础上建构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然后回头来面对西方文论,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加以分析,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对此,我们深以为然,尽管这个检查和阐释要彻底摆脱西方文论的枷锁而回归自我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认真面对并最终踏上中国文论话语的回归和还原之路。

  因此,超越从西方引进的所谓“文学”观念,回归中国文论的语境,还原中国文论的话语体系,从而原原本本地阐释《文心雕龙》及其与中国文章、文学以至文化的关系,发掘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放眼全球文化和文学,找到中国文论自己的位置,乃是《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研究的归宿。我们梳理《文心雕龙》研究史,开拓新的学术空间,就是要重新审视和把握《文心雕龙》这部旷世文论宝典,特别是其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之建构的根本意义。

  中华文化魅力的生动呈现

  《文心雕龙》全书只有三万七千余字,对这部书的研究何以形成一门著名的学问——“龙学”?其思想、文化价值到底是什么?一本书的研究形成一门学问且大师云集,从刘师培、黄侃、刘咸炘、钱基博,到范文澜、陆侃如、杨明照、王利器、周振甫、詹锳等等,可以说蔚为壮观,这与其元典性及其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是分不开的。我们理应把这门学问的丰富成果予以认真总结和梳理,从而完整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相信它不仅会吸引世界文论学坛的目光,在世界文论的舞台上熠熠生辉,而且会引起人文学科众多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将其运用到思想文化建设中,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戚良德,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心雕龙》汇释及百年‘龙学’学案”首席专家、山东大学教授)摘自:社科基金专刊(光明日报) http://www.npopss-cn.gov.cn/n1/2018/1121/c373410-30412742.html

主题词:学术论坛 研讨 基金 读书 教学 科研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关闭本页〗〖返回顶部
 上一篇文章: 2019年第1期(总第75期)
 下一篇文章: 2018年第5期(总第73期)
 
Copyright © 2014 - 2015 衡水学院科研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和平西路1088号 邮政编码:053000 联系电话:0318-690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