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部门简介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办事指南 部门职责 通知公告 学科建设 科研成果 学风建设 研究所 学术交流 联系方式 下载专区
 
2016年第1期(总第57期)
2016/03/21  作者:  来源:  总浏览:

   

2016年第1期(总第57期)

衡水学院科研处编印                               2016320


 录:

【科研工作动态】

● 我校与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 李书记一行参加衡水“董子文化园”规划设计座谈会

● 我校与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 我校书画艺术博物馆再现“清康熙皇帝御赐直隶大小文武官员法书”原貌

16项课题获准立项为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康振海一行到衡水学院书画博物馆参观考察

● 生命科学学院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举行教研深度合作签约仪式

 

 

【他山之石】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

● 刘渊: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关键节点

●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16年工作要点

  

【科研工作动态】

 我校与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18日上午,衡水学院与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隆重举行。根据协议,衡水学院与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的合作关系将进一步推向深化,拓展到员工培训、就业推荐、顶岗实习实训、产学研接轨各个不同的领域;衡水学院主导的“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落户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挂牌“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洪林,市人大副主任王云英,市政协副主席牟景山,合作双方领导及员工参加了签约仪式。

衡水学院院长王守忠致辞中讲到,刘新岗先生创办中国书画博物馆与衡水学院多年来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文化推广、美术教学和学术研讨上多有沟通和交流。今天,我们将把这种合作进一步推向深化,拓展到员工培训、就业推荐、顶岗实习实训、产学研接轨各个不同的领域,这也是我校历史上与地方单位第一次深度合作和实质性合作的有意尝试。

王守忠同志指出,转型发展是衡水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正确出路,学校将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到2025年把衡水学院建成一座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彻底实现衡水学院的转型升级。“立足衡水,面向京津冀”是衡水学院转型发展的基础和指导方针,充分利用衡水的优势资源,服务于衡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已写入我们的“十三五”战略规划。今天的校馆合作就是我们与地方合作的一种形式,也是我们战略规划具体实施的一环。我们愿意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与衡水市的各级行政机构、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市人大副主任王云英主持仪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洪林、市政协副主席牟景山、衡水学院党委书记李奎良、原市人大副主任翟吉昌分别为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揭牌。

李洪林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双方的合作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在讲话中指出,衡水学院是我市的最高学府,拥有近百年的辉煌建校史,有着雄厚的教学、科研和人才优势,特别是在美术、艺术等专业优势明显,在推进衡水教育事业发展和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是由我国著名的书画收藏鉴赏家刘新岗先生创建的民营书画专业博物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众多学术研究成果,5600件历代书画藏品蕴含着千百年来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去年又荣膺“中国十大民营博物馆”桂冠,馆长刘新岗连续两年蝉联“中国收藏年度人物”称号。获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为衡水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衡水学院与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有益合作,共同举办了“中国宋元绘画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文化活动。此次开展的全面战略合作将进一步促进双方优势资源的高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是一个深层次、广域面的强强联合。

李洪林同志强调,我市正处于跨越赶超、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大有作为的时期,衡水学院与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共赢发展的模式值得肯定和借鉴推广。希望双方尊重合作协议条款,履行号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共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你发展、我进步的双赢局面。同时,双方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利用好合作新平台,共享丰富的书画资源和既有成果,努力打造衡水文化新高地,为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不断做出新贡献。

 李书记一行参加衡水“董子文化园”规划设计座谈会

114日,应衡水市文广新局之邀,学校党委书记、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会长李奎良教授率学校科研处处长、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宝军教授,及美术学院刘贺明老师和董子学院王文书博士,参加了衡水董子文化园的规划设计座谈会。衡水市文广新局长张峰主持了座谈,出席座谈会的还有衡水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孔宪良、李栋梁,市文物管理处处长陆君秋和原衡水市文物局局长沈明杰,市文联副主席常立奎等。

经过两年的努力和协调,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衡水市重点文化项目“董仲舒文化园”在衡水学院和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与高铁广场项目、衡水市国际会展中心等30余个项目已经中国衡水市委常委会议通过,进入前期的项目规划编制阶段。该项目属公益性社会教育基地,由文广新局、市文联负责牵头,多部门配合行动。项目在滏阳河沿岸合适位置选址,深入挖掘董子文化底蕴,突出以儒家思想的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弘扬董子优秀思想为目的。该项目是衡水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

李奎良书记在会议上代表衡水学院发言,他提出两点建议:(一)选址的意向。董子文化园最好建在衡水的文化设施集中的中心区域。在滏阳河岸边,博物馆附近空闲地建设“董子文化园”比较合适,将来毗邻博物馆、图书馆、衡水剧院等衡水的主要文化设施,又在衡水母亲河滏阳河近岸,人气较旺。(二)整个董子文化园应该是一个多功能的一个文化复合体,不能是单独功能。应包含:文化功能,也就是研究、传播、展示衡水特色文化的功能,专题以董子文化和儒学文化为主;旅游功能。突出衡水的儒商文化,并与衡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商业功能。为了董子文化园正常运营和长远发展,文化园和商业地产结合,走可持续之路。李书记还详细阐述了建议的具体方案。李书记表示,衡水学院将一如既往的支持衡水市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与会者对李书记的观点表示赞同。随后与会者实地考察了意向规划用地,并现场交流了各自的看法,最后商定,由衡水学院承担项目前期规划并提出景观设计初步方案,为政府力导的衡水市董子文化园建设提供必要理论支撑。

113,衡水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孔宪良、市文物管理处处长陆君秋前来我院与李奎良书记等进行了先期座谈。   

 我校书画艺术博物馆再现“清康熙皇帝御赐直隶大小文武官员法书”原貌

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在常务馆长刘新岗的主持研究下,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攻关,成功地从馆藏珍贵文物“清代吴引孙旧藏《圣祖仁皇帝御笔石刻八册》乌金拓片”中研究开发出“清康熙皇帝御赐直隶大小文武官员法书”。清圣祖仁皇帝御笔石刻八册》乌金拓片是吴引孙于1892年(光绪壬辰年)购藏的,拓本字迹清晰,品相完好,裱工古朴典雅,属清宫造办处制作,为康熙时期乌金拓本,共计八册42幅。其主要内容为康熙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前后,康熙皇帝为治理河患,兴修水利,在几次南巡中临写唐太宗、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诸帖,分别赐与以直隶巡抚李光地为首的直隶大小文武官员28人,其中就有时任冀州知州李廷臣和景州知州周钺。自康熙初年,直隶地区水患频繁,百姓多受困于此。包括衡水地区也成为水患的高发地区:“康熙三十九年,滹沱河自宁晋邱村徙入束鹿、百尺口、翰林庄,入冀州。”(《冀州志》)“康熙癸未(康熙四十二年,1703),河决景、德间,平陆成巨浸。”(《景州志》)。该套文创产品经过对拓片进行色彩反转,衬以清代宫廷手绘龙纹,采用绢本高清复制,原汁原味地还原和再现了清朝康熙皇帝的雍容典雅,清丽洒脱的书法风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资政价值。31-6日,“清康熙皇帝御赐直隶大小文武官员法书”展在衡水学院书画博物馆隆重推出。

 16项课题获准立项为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通知,我校孙金旭老师等申报的16项课题获准立项为2016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详见附件)。请各单位督促课题负责人尽快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名单

序号

课题名称

研究类别

承担人

项目类别

1

复合水果酵素产品生产工艺优化研究

应用研究

孙金旭

自然科学重点项目

2

三种中药提取物对贮藏期梨黑斑病的防治研究

应用研究

高小宽

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3

不同施肥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及N2O排放的影响研究

应用研究

李思思

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4

常用食品合成色素苋菜红和日落黄的检测方法研究

应用研究

张彦青

自然科学自筹经费项目

5

聚丙烯腈改性纳米TiO2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基础研究

张杰

自然科学自筹经费项目

6

衡水湖底质对氨氮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基础研究

刘世科

自然科学自筹经费项目

7

PCL/PLA/凹凸棒土可完全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基础研究

王培

自然科学自筹经费项目

8

基因测序的社会效应与产业模式研究

经济学

郭继平

人文社科拔尖人才项目

9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管理学

史文雷

教育规划项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研究——以衡水学院转型发展为例

教育学

杨金山

教育规划项目

11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

教育学

刘逸鹏

教育规划项目

12

地方院校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教育学

石杨

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

13

基于“工作营”模式的景观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艺术学

刘贺明

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幼儿教师资源配置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教育学

李永霞

人文社科自筹经费项目

15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对传统文化的汲取与利用研究

艺术学

徐莹

人文社科自筹经费项目

16

基于SWOT分析的校企合作共育应用型外语人才研究

语言学

孟琳

人文社科自筹经费项目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康振海一行到衡水学院书画博物馆参观考察

310日上午,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康振海一行在衡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红林的陪同下到衡水学院书画博物馆参观考察。康振海一行首先参观了书画博物馆新近推出的“康熙恩赐直隶大小文武官员御制法书展”。展览共展出40余幅清代康熙皇帝御制法书,再现了康熙雍容典雅、清丽洒脱的书法风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资政价值,对深化衡水地域文化研究,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康振海对书画博物馆一个多月的研究攻关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在参观“千年遗珍、百年巨匠走入寻常百姓家——馆藏作品高清复制展”时,刘新岗馆长向领导们汇报了书画博物馆利用自身馆藏作品丰富和文创开发技术先进的优势,积极探索在乡村开展“精准扶贫,文化先行”的文化扶贫模式,以及推进书画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的文创发展思路,这是衡水学院“立足衡水,服务地方”办学定位的进一步深化。对此,康振海给予了肯定,认为这样的探索很有现实意义,思路值得借鉴。

最后,客人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木活字展厅、书画燕赵专题展厅、宋元遗珍、大明遗韵、清代遗风、百年巨匠等展厅,大家对衡水学院书画博物馆丰富的馆藏作品和丰硕的学术成果以及三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了高度称赞和肯定。

 生命科学学院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举行教研深度合作签约仪式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行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三农,为衡水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2016317日下午,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教学、科研合作签约仪式及科技对接活动在生命科学学院会议室隆重举行。参加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衡水学院副校长刘逸鹏教授、科研处长石宝军教授、副处长马惠钦教授、生科院党总支书记郑根峰、院长白丽荣教授、副院长韩九皋教授及20余名相关学科教师;农科院院长书记庞昭进研究员、副院长刘贵波研究员、办公室主任谢俊雪、科办主任王有增研究员、试验站站长王广才、杨建忠以及小麦、玉米、牧草、抗旱、节水、生防等各研究室主任近20名专家。衡水学院副校长刘逸鹏教授、农科院书记院长庞昭进研究员、科研处长石宝军教授分别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双方领导共同签约,预示着双方源自上世纪90年代初的合作更加全面、深化。

签约仪式后,白丽荣院长介绍了生科院简况,表明了欲进一步合作的领域。庞昭进院长介绍了农科院简况,作了《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讲座,对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国内形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庞院长还特别强调了双方进一步合作的重大意义。最后,双方专家和教授对各自的研究领域及需进一步深度合作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此次活动,受到衡水市韩立群副市长、衡水学院李奎良书记、王守忠校长的亲切关心和大力支持。该项活动的开展,将对我院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撑和有力支持。

“儒有合志同方”,共同的志向让生科院与农科院携手创造未来。相信通过双方在相关领域的互补和深度合作,将会有力地促进双方工作的开展,大大盘活合作双方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实现双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学术环境不断改善,为推动产出重大创新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支持创新的学术氛围还不够浓厚,仍然存在科学研究自律规范不足、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学术活动受外部干预过多、学术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学术环境,更好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问题导向,坚持改革驱动,全面推进人才使用、吸引、培养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着力构建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科研管理、宏观政策、学术民主、学术诚信和人才成长环境,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我国创新文化建设,为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导向。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破除制约创新的观念和体制障碍,支持有利于激活创新要素的探索和实践,鼓励科技工作者增强创新自信,创立新学说,开发新技术,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价值。

坚持学术自主。维护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科技工作者研究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在学术活动中的自主作用,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术自治制度,健全激励创新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

坚持自律为本。引导科技工作者发扬爱国奉献、创新求实、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尊严,正确行使学术权力,履行社会责任,倡导崇实、唯实、求实的良好学风。

坚持依法治学。建立保障学术自由的法治基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障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的权利,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确保科研活动造福人民、服务国家。

坚持宽松包容。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尊重科技工作者个性,倡导科学面前人人平等,鼓励学术争鸣和质疑批判,培育竞争共生的学术生态。

  

(三)主要目标

2020年,在影响学术创新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相适应的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术自治理念全面落实,学术评价更加科学规范,学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创新人才竞相涌现,科技工作者探索研究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二、任务要求

(四)优化科研管理环境,落实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更好发挥政府顶层设计和公共政策保障功能,尊重科技工作者科研创新的主体地位,不以行政决策代替学术决策。优化科研管理流程,避免让科技工作者陷入各类不必要的检查论证评估等事务中,确保科技工作者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科研上。改革科研院所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运行机制,消除科研院所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和“官本位”弊端,实行有利于开放、协同、高效创新的扁平化管理结构,建立健全有利于激励创新、人尽其才、繁荣学术的现代科研管理制度。在国家政策制度框架下,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研立项、人财物管理、科研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国际科技交流等方面的自主权,逐步推广以项目负责人制为核心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赋予创新型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打破科技工作者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采用更加开放的用人制度,自主决定聘用流动人员。搭建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推动科研团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放宽对学术性会议规模、数量等方面的限制,为科技工作者参加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提供政策保障和往返便利。

(五)优化宏观政策环境,减少对科研创新和学术活动的直接干预。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改变科技资源配置竞争性项目过多的局面,对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基地以稳定支持为主,鼓励其围绕重大科技前沿和国家目标开展持续稳定的研究。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在促进学科交叉、跨界融合中的平台作用,推动跨团队、跨机构、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推动科研基础设施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克服科研资源配置的碎片化和孤岛现象。率先在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基地开展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管理制度,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以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管理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对从事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不同活动的人员实行分类评价,对以国家使命为导向的科研基地建立中长期绩效评价体系,拓宽科技社团、企业和公众参与评价的渠道,切实避免评价过多过繁、评价指标重数量轻质量和“一刀切”的现象。

(六)优化学术民主环境,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倡导学术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科技工作者打破定式思维和守成束缚,勇于提出新观点、创立新学说、开辟新途径、建立新学派。不得以“出成果”名义干涉科学家研究工作,不得动辄用行政化“参公管理”约束科学家,不得以过多的社会事务干扰学术活动,不得用“官本位”、“等级制”等压制学术民主。允许科学家采用弹性工作方式从事科学研究,确保用于科研和学术的时间不少于工作时间的六分之五。鼓励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发挥小同行评议和第三方评价的作用。科学合理使用评价结果,不能以各类学术排名代替学术评价,避免学术评价结果与利益分配过度关联。

(七)优化学术诚信环境,树立良好学风。坚持道德自律和制度规范并举,建设集教育、防范、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完善科研机构学术道德和学风监督机制,实行严格的科研信用制度,建立学术诚信档案,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将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向社会公布,并在项目申报、职位晋升、奖励评定等方面采取限制措施。教育引导科技工作者强化诚信自律,严守学术道德,不准在科学研究中弄虚作假,严禁计算、试验等数据资料造假;不准以任何形式抄袭盗用他人的论文等科研成果;不准为追求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量粗制滥造、投机取巧;不准利用中介机构或其他第三方代写或变相代写论文,或通过金钱交易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不准违反有关规定,在论文、科研项目、奖励、人才评价等学术评审中拉关系、送人情,亵渎学术尊严。广泛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工作,引导科技工作者严谨治学、诚实做人,秉持奉献、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良好风尚中率先垂范。

(八)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促进优秀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传统人才观念,以更广阔的视野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成长环境。重视发挥青年人才在科研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支持更多年轻科学家担任项目负责人、组建团队承担重点课题、成长为学术带头人。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平等开展学术讨论和争鸣,发表学术上的新观点、新学说。健全全国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励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优秀青年科研人才的奖励力度,通过国家奖励、高级职称聘任、院士推荐等使一批有真才实学、成就突出的青年科研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发挥青年科学基金的育苗功能,增加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资助强度并扩大覆盖面,支持其开展原始性创新研究。深入实施国家千人计划特别是青年项目,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回国工作。高度重视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建设,促进科研人员协作创新。

三、保障措施

(九)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促进职能。把优化学术环境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不断完善促进学术繁荣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部署重大专项等重大决策中,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支持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决策、充分自由表达意见建议。推进简政放权,减少对学术活动的直接干预,依法保护科技工作者正常开展学术交流的权利,维护学术秩序。建立应对潜在技术风险的合理程序,制定管理计划与伦理规范,明确科技工作者对涉及社会利益与风险的科学争论应负的社会责任。研究建立引导社会资源支持公益性科研与学术活动的相关制度。支持科技社团依法依章独立自主开展活动、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加大向科技社团购买服务力度,提高其创新和服务能力。

(十)强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保障作用。坚持把优化学术环境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事业发展和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大推进科技管理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内部治理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和评价机制,发挥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在学术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水平、创新性和社会价值,推动各类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期刊上发表,推进已发表科研成果在一定期限内存储到开放的公共知识库,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遵循科技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促进学术与行政适度分开,最大限度发挥好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布局与规划、学科建设、资源配置、人才培养与管理、科技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十一)增强科技社团的自律功能。支持科技社团组织开展学术活动,搭建自由表达学术观点、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营造维护保障学术自由的良好环境。强化学会人才举荐和科技奖励功能,发挥好同行评议的基础性作用。及时研究更新相关专业领域的章程规范,加大对学术诚信、学术道德和学术伦理的监督力度,引导科技工作者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维护科技工作者学术权益。发挥科技社团第三方评估作用,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为科技发展规划、项目指南、项目后评估、资质认证等方面提供支撑。

(十二)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要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支持企业开展公益性、探索性、创新性学术活动,激励大胆创造发明,鼓励提出新观点、新方案和新途径,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企业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和技术技能,依法保障其在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方面的权益。

(十三)突出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创新、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多元包容的良好学术舆论。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从自身做起,恪守科学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坚守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推进学术环境不断优化。支持科技工作者参加学术争鸣,尊重同行发现的优先权,客观公正评价他人的学术成果,尊重他人理性怀疑的权利,不干扰和破坏他人的学术自由,自觉杜绝并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引导科技工作者正确行使学术权力,不打着学术旗号参与商业营利性活动。鼓励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为重大决策提供专业支持,面向社会关切主动释疑解惑,引导公众全面、正确地理解科学技术。引导科技工作者进一步规范科研行为,遵守科学伦理准则,谨慎评估科学技术风险,避免对科学技术的不当应用。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优化学术环境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合作,狠抓任务落实,以更好的学术环境,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实践,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国务院办公厅

20151229

 刘渊: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关键节点

“互联网+”要实现的不仅仅是技术变革,更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强调的不是互联网本身,而是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应用领域的融合,实现对各类社会资源的整合,最终成为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如何推进这场变革并把握变革的行动方向,是当前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三要素

技术载体。“互联网+”所涉及的技术不是单一的因特网,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狭义因特网仅指人人互联,而“互联网+”所强调的,是以互联网为纽带,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能源网等一大批新兴技术进行融合应用,是在广泛互联的基础上不断融合与创新,最终改变市场交易方式和产业组织方式。

服务客体。“互联网+”的服务对象不是单一行业,而是整个产业链。"互联网+”的最终目标,不仅要推动互联网产业,更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共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是实践哲学,并非简单的产业计划,而是通过互联网化的过程,找出阻碍传统产业发展的症结,这既包括产业关键技术、组织方式,也包括文化理念和消费习惯,最终借助当前这股互联网潮流顺势而为地加以解决。

实施主体。“互联网+”的实施主体是市场+政府。市场机制固然是网络经济的动力源泉,但“互联网+”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主要在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信息网络关键技术方向的引导与基础研发支持;推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监管,保护用户和中小企业权益,以及处理可能带来的内部矛盾。

“互联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重短期市场规模,轻长期技术掌控。我国互联网产业整体上缺乏对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关键信息技术趋势的掌握,这使得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但主要收入却仍然由美国公司所获得。除了百度、阿里、腾讯等少数具有垄断优势的大型互联网企业以外,小企业的生命周期较短,缺乏有效的技术保护和激励机制,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O2O等技术含量少、壁垒低和资本驱动的领域,极易形成资本泡沫。反观美国,一方面通过市场竞争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另一方面则始终通过政策手段扶持技术型公司成长,使得其能够持续产生出微软、苹果、谷歌、特斯拉等技术与商业模式并重的世界级企业,从而对我国互联网企业构成极大竞争压力。

“互联网+”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多处断层。主要包括:中低端网购市场与高端品牌制造之间的断层;灵活多变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与缺乏弹性的生产方式之间的断层;局部环节自动化与整体制造效率低下之间的断层。以服装行业为例,近年来一方面在制造端大力发展自动化纺织和印染,另一方面在消费端普及电子商务,应该算作是“互联网+”。但是,由于纺织印染环节的自动化并没有改变大规模生产的组织方式,使得服装行业库存始终居高不下;而电子商务在个性化服务上得不到生产的支持,只能一味地以低价来倾销库存,结果导致行业恶性竞争,行业利润下滑,甚至制约了国产品牌的成长。相反,西班牙、瑞典、美国、日本等国的服装品牌通过市场驱动,优化生产端的资源配置,积极采用小批量、数码印花、自动裁剪等新技术,结合线上线下融合,推动了个性化、快时尚的新趋势,大举占领我国服装市场。在这方面,德国提出的“工业4.0”理念,即优先发展制造端的信息技术应用与产业链解决方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互联网+”地区发展不均衡。我国西部地区和大量农村由于信息化水平低、互联网理念落后,在推动互联网发展中造成的“数字鸿沟”被进一步放大。调查发现,西部地区在与东部地区的电子商务合作中大都处于劣势,发展空间局限在初级生产和原材料销售环节,导致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应以印度为前车之鉴:尽管印度的三产比重高达50%,但由于大量贫困人口不能上网,信息服务业主要依靠海外订单,缺乏国内需求支撑,无法形成本国互联网产业,更造成制造业人才短缺和技术资源匮乏。

互联网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国内互联网企业主要将市场重心放在国内,在国际市场上影响甚微,难以突破国外公司在技术和应用专利上的封锁。从现有数据看,即便是百度、阿里和腾讯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也经常处于被动。此外,尽管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但国内企业仍沿袭过去的低端低价产品出口策略,无法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在这方面,日本的教训非常惨痛:日本过去曾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具备全球最领先技术,但由于主要资源被大运营商掌控,产业链缺乏创新动力,而且只满足于国内市场,不重视对全球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的争夺,导致其移动互联网产业被世界主流趋势排斥,在苹果、三星等公司的夹击下一蹶不振。

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思考建议

“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不仅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更需要在关键节点上以政府力量引导和推动,下一步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应对“互联网+”需求,积极推动政府管理改革。我国在现行政府管理机构和职能设置上,并不能很好地应对“互联网+”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会与之相关,并逐渐覆盖全部的政府部门。这需要对“互联网+”的政府管理职能内容进行再设计,“趋利”与“避害”兼顾,实现相互监督相互支持。在管理手段上,应从互联网运行规律入手,重点针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发挥大数据在治国理政上的重要作用,实现准入放松,监管从严。在治理策略上,尽可能避免在民众心目中造成“新生事物阻碍者”的形象,应从保护用户和中小企业基本权益出发,防范行业不正当竞争,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强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改造,促进制造业升级。重视电子商务与传统商贸之间的辩证关系,利用互联网大力推进中国流通业改革,形成线上与线下互补的新格局。利用电子商务倒逼传统产业转型,重视企业在管理和生产组织方式上的改革创新,尤其鼓励个性化和小批量的新兴生产方式的行业普及与大范围应用。政策支持与引导工业互联网发展,优先扶持掌握关键突破性技术、面向全产业链的平台型企业快速成长。重视多层次多环节的互联网多能人才和职业队伍的培养。

实现东西部地区互联网合作共赢,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纵深优势,解决欠发达地区互联网“最后一公里”问题,培育农村市场需求。优先鼓励中西部原创性互联网公司发展,加大中西部互联网基础建设投入,建立中西部与东部的跨地区互联网战略合作。加大中西部地区互联网人才的教育培养投入,鼓励东部地区互联网产业转移至西部,形成东西部地区互联网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重视互联网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作用,促进国际化战略实施。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重视跨境出口商品的品质管理和中国品牌建设,形成与这些国家民间经贸的强连接。鼓励我国互联网、软件、手机和网络基础设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承接海外互联网基础建设、智慧城市等互联网应用项目,以及智能手机、可穿戴式产品等互联网民用硬件产品销售。加强与发达国家在现代制造业、移动互联网方面的战略合作与技术转移,积极扶持国内互联网企业收购和入股海外互联网优势技术企业,打破国外市场技术垄断与专利封锁。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信息网络技术对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首席专家、浙江大学教授)(摘自:国家社科基金专刊第115http://www.npopss-cn.gov.cn/n1/2016/0121/c373410-28072241.html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16年工作要点

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主题,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为主线,把握大局,拓展理念,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综合改革,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一、切实加强高校思想理论教育

1.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印发《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研究宣传,组织高校相关研究机构和项目团队,结合当代中国国情和爱国主义实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精神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资助一批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

2.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启动研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和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继续组织“同上一堂网络思政课”活动,指导高校探索网络教学试点、开发思政课在线课程。指导出版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年度报告。指导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做好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工作,召开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

二、大力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

3.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核心、以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印发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强化学科内涵建设。会同国务院学位办研究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体系,适时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估检查。继续组织编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年度报告,编辑出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印发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强化学科内涵建设。会同国务院学位办研究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体系,适时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估检查。继续组织编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年度报告,编辑出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

4.深入推进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经验总结的研究。深入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点加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充分调动高校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组织设立课题、召开理论研讨等多种方式,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宣传引导,继续办好《光明日报》马工程专版及工程教材大家谈等栏目。

5.深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改革,启动高校专业化智库建设。改进管理方式,整合优质资源,完善总体布局,推动重点研究基地从整体上向问题导向转型。重点打造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推动高校智库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建立咨政研究核心人才库、加强青年学术后备力量培养、推动智库人才交流,着力打造高校智库队伍。建设中外高校智库交流平台、加大成果报送力度、加强成果发布管理,拓展成果应用渠道,打造智库成果发布平台。着力办好《高校智库专刊》,继续指导举办中国大学智库论坛。探索建立第三方遴选、协议制管理、后期赎买式资助、实际用户评价、动态流动新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指导到位、保障措施得力、责权关系清晰、有利于激发智库活力的管理机制。

  三、完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6.协调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审议和使用工作。加快推进教育部负责的工程教材编写审议进程,强化集中统稿,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协调推进完善工程教材使用相关政策和工作机制,强化高校党委对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统一使用工程教材的主体责任。健全和完善工程教材使用情况年报制度,把工程教材使用情况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基本指标。建立工程教材使用督查问责机制。健全工程教材宣传推广体系,做好常规宣传,充分运用新媒体,加大工程教材宣传推广力度。加强马工程工作统筹协调力度,完成中央马工程交办的各项工作,推动各地各高校明确相应机构,强化相关责任。   

7.深入推进思政课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指导开展教材使用情况监测,组织编写出版与本专科思政课统编教材相配套的教师参考书、疑难问题解析、教学案例解析、学生辅学读本等教学用书,组织编发高校思政课教学活页。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微信公众号联盟、思政课教学科研文献共享资源库建设。制定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   

  四、不断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改革创新

8.以经费管理和科研评价改革为重点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科研经费使用改革,会同财政部联合制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制度,强化预算执行情况监查和决算审核,加强重大项目的监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改革,深入落实《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推动实施分类评价,把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推动学术发展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标准,针对应用研究成果逐步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评估。开展学术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出台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严厉打击学术造假行为。切实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讲座、论坛、报告会管理。   

9.围绕提升社会效益和打造精品力作深化高校出版改革。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精神,推动高校切实把出版工作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建立健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激励考核机制。重点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等主题,继续设立高校出版社年度主题出版项目。指导做好中国高校出版社书榜工作,开展大学悦读·阅读大学中国高校出版社精品图书巡展活动(第三季)。推动实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名刊工程和名栏建设。依托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高校出版物质量进行专项检测,适时启用高校出版选题管理信息系统。   

五、培养凝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

10.大力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人才培养。启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支持培养计划,面向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中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的教师,重点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启动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队伍海外访问学者项目。扎实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办好中央党校研修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增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   

11.全面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广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继续办好骨干教师研修班、社会实践研修等示范培训,推进国内高级访学计划、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计划。指导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发布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度报告。指导各地各高校探索建立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   

12.加强高校出版队伍建设。指导有关单位开展高校出版社以及期刊编辑示范培训,重点提升出版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设立课题指南,鼓励高校出版工作队伍围绕高校出版社、期刊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始终坚持高校出版工作的正确方向。   

  

  

  

  

  

  

  

  

  

  

  

  

主题词:学术委员会  社科研究  高端智库建设  基础研究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关闭本页〗〖返回顶部
 上一篇文章: 2016年第2期(总第58期)
 下一篇文章: 2015年第6期(总第56期)
 
Copyright © 2014 - 2015 衡水学院科研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和平西路1088号 邮政编码:053000 联系电话:0318-690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