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部门简介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办事指南 部门职责 通知公告 学科建设 科研成果 学风建设 研究所 学术交流 联系方式 下载专区
 
2012年第5期(总第37期)
2013/01/30  作者:  来源:衡水学院科研处  总浏览:

   

2012年第5期(总第37期)

衡水学院科研处编印                                20121212

 


  录:

【科研工作动态】

    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李振纲教授来我校讲学

    我校获国家“十二五”水专项海河流域研究课题

    我校三名博士入驻衡水老白干集团博士后流动站

    我校与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教学、科研基地

会议动态

    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座谈会在石家庄市召开

    我校举行省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筹备会议

    我校召开“衡水湖湿地保护与特色专业建设”研讨会

    全国董仲舒思想高端学术论坛在我校举办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

他山之石

    定性方法,乃思想之路

 

 

 

 

【科研工作动态】

  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李振纲教授来我校讲学

1025上午,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李振纲教授应约在图书馆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论语中的君子之道”的讲座。

来自法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文化与传播学院,以及其他院系的近300名师生参加了讲座。李振纲教授对论语中君子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从君子之德、君子之交、君子之乐、君子之修,到为人之道、治学之道,对论语中的君子之道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进行了系统阐述,语言严谨,通俗易懂,整个讲座过程气氛活跃,许多老师、同学积极与李教授对话交流,大家深为李教授专业的解读和渊博的知识所折服,感叹李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精彩演讲,整场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李振纲教授现任河北大学图书馆馆长,系河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教育部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河北大学中国哲学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为先秦诸子哲学,宋明理学,儒学与传统文化。近年出版学术著作《文化忧思录——中国文化的历史走向》、《证人之境——刘宗周哲学的宗旨》、《中国古代哲学史论》等6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70多篇,多篇文章刊发在《哲学研究》、《新华文摘》等重要专业核心刊,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级奖励,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改革开放二十年“百名优秀大学生”,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中青年专家,河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

李教授的演讲带来了新理念、新思路、新观点,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使大家对相关哲学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活跃了校园学术与文化氛围。

  我校获国家“十二五”水专项海河流域研究课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将重大专项课题“海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特征调查与水生生物图谱制作”委托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武大勇教授主持承担,划拨经费100万元,同时参与本项目的研究人员有我院生命科学学院的芦站根、郑博颖、卢艳敏等老师。

近年来,受河道干枯、地下水位下降、土地干化、蒸发潜热减少等多方面的影响,海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正朝着恶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急需对海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整体特征进行摸底。本课题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的部分内容(2012-2015年),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调查该流域主要河流、湖泊与湿地等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特征;2)汇编海河流域浮游和固着藻类、底栖无脊椎动物、水生植物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物种名录和图谱制作。该项目期望能够全面科学的评价海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解析海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水生态健康的影响,最终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供该流域重要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目标。

武大勇博士现任衡水学院衡水湖湿地保护所所长,2006年毕业于美国怀俄明大学,并在密西根州立等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昆虫分类学、水生昆虫学、淡水生态学和湿地生态学研究,主持承担了“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与多样性研究”和“衡水湖底栖生物净化水体质量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

  我校三名博士入驻衡水老白干集团博士后流动站

20094月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我院吴荣荣博士第一个进站工作,完成了《衡水老白干大曲重要功能菌的研究》课题。这项研究工作确定了衡水老白干酒用大曲中的重要功能菌,分析了对老白干酒的风格特点贡献较大的风味成分和与酿造有关的酶系,在衡水老白干大曲微生物区系的霉菌、细菌、酵母菌的特有菌株方面均有重大发现。成果可以直接指导老白干香型白酒大曲和酿酒工艺的改进,对于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加快产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显著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研究老白干香型白酒的风格成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为制曲和酿酒工艺改进及老白干香型白酒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提供技术指导,为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继今年6月吴荣荣博士顺利通过答辩出站后,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朱会霞博士和王敏博士又同时入站工作。这将为促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培养和引进高级研发人才提供经验,并通过科研工作站平台,扩大交流合作范围,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吴荣荣博士2007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3部,申请专利4项,完成省级科技攻关课题1项,主持省教育厅课题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参与了国家863课题2项,科技部的工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平台建设项目1项,948国际引进项目1项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

朱会霞博士2011年于天津科技大学发酵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主持课题“C060诱变原生质体高产酒精酵母的研究”,参与课题《新洁尔灭用于葡萄保鲜研究》获“河北省优秀发明奖”,发表核心期刊40余篇。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

王敏博士2010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毕业。参加国家自然基金《苦菜降解尼古丁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国家海洋局《贝类加工高值化研究》及主持承担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参与编写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果品蔬菜贮藏加工原理与技术》和《食用菌栽培学》,同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2篇。

  我校与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教学、科研基地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校与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发展,双方签订了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的协议。1027日,我校与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隆重举行。

揭牌仪式在上午10点开始,由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斌主持,出席揭牌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衡水学院王守忠校长、教务处长宋根壮、科研处长石宝军,生命科学学院书记刘国杰、副院长白丽荣、副院长韩九皋、吴荣荣博士后及生命科学学院的部分师生员工;养元公司姚奎章董事长、技术副总刘景兰及部分干部、职工。衡水学院王守忠校长、养元公司姚奎章董事长、我院学生代表分别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双方领导共同为基地揭牌。

揭牌仪式后,姚奎章董事长陪同我校领导及师生参观了养元公司的科研中心及生产车间,双方就今后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的建设,养元公司新产品的进一步研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为今后双方开展实质性合作、实现共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会议动态】

  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座谈会在石家庄市召开

1029,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工作座谈会在石家庄召开。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小宝,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陈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赵新喜,省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王建强研究员,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机关、事业单位的负责同志,以及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衡水学院等8所高校科研处及科研人员共40多人参加,我院科研处副处长马惠钦博士出席了座谈会。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所长石永会首先就河北省成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进行了简要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科研工作,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就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工资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比较多,为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整合多方科研资源,组建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所的主要职责是:开展人力资源、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政策及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开展人力资源、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和学术交流。

8所高校科研处分别介绍各自承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情况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并对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和期望。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赵新喜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是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促进科研合作的深入展开,首先,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的重要性;其次,要健全制度,努力形成科研合作长效机制;第三,要通力合作,认真谋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工作。最后,他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努力破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促进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小宝做了辅导讲话,他认为:劳动保障科学是复杂的巨系统,主要涉及就业失业、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社会保障、职业培训、劳动标准、劳动保护、劳动组织、劳动体制和劳动法制这十方面。劳动科学研究就是对这个复杂的巨系统规律的认识,主要任务就是:统筹规划设计研究题目尤其是关注从源头上发现和解决问题、运用系统科学理论进行研究、最终在实践中检验研究成果。之后,他指出: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由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接领导,通过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与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建来推动湖北省的劳动科学研究。最后田院长衷心祝愿河北研究所起好步,发展势头更好,为繁荣河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做些事情。 

  我校举行省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筹备会议

1030,我校省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筹备会议在学校行政楼三楼会议室举行。科研处及41个省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科研处长石宝军教授主持。

石宝军处长首先祝贺各课题组申报的课题顺利通过省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向老师们介绍了立项课题的基本情况,并对开题报告的撰写提出了要求。他指出: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也即课题的提出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研究思路和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的可行性保障、预期研究成果等;同时,针对开题报告中容易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和讲解。最后,介绍了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申报、研究、结项等方面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并与各位老师就日常科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对我校现有科研政策的建议与意见等进行了互动,李秀玲教授、王国洪教授、郭晓丽博士等老师先后发言。

与会老师纷纷表示开题筹备会议很及时,受益匪浅,通过此次会议交流,强化了大家对课题研究的问题意识,深化了对教育科研实践性的理解,有助于老师们今后从校情、市情、省情出发,以校为本,切实研究教育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加大探讨力度,为学校教育改革,为地方高等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校召开衡水湖湿地保护与特色专业建设研讨会

118上午,我校衡水湖湿地保护与特色专业建设研讨会在生命科学学院召开。校长王守忠教授、科研处负责同志、生命科学院负责同志及部分教师参加了会议。参会教师围绕创新衡水湖湿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衡水湖湿地研究、保护衡水湖生态进一步深化与盐城师范学院湿地科研合作的力度等三个主题畅所欲言,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研讨,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议。

王守忠校长在讲话中对老师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王校长指出,衡水湖湿地保护与特色专业建设是我校重点扶持的专业建设项目,生命科学院要依托地方、面向地方,进一步搞好应用性研究,使其尽快成为我校的特色专业。

  全国董仲舒思想高端学术论坛在我校举办

1026-30日,由衡水学院主办,中国枣强·董仲舒思想研究所、中国广川·董子文化协会协办的“2012·全国董仲舒思想高端学术论坛”在美丽的衡水湖畔隆重举行。以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周桂钿,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孙继民为代表的来自北京、上海、重庆等地30多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我市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追溯先哲之踪迹,探究董仲舒思想之精髓。衡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解晓勇、衡水学院党委书记李奎良教授等在开幕式上讲话。

解晓勇对来宾们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并介绍了衡水灿烂的历史文化。解晓勇说,衡水人文历史悠久,是大哲学家、儒家学派一代宗师董仲舒的故里,也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儒学大师孔颖达的家乡。衡水还养育了王任重、孙犁、毛苌、马中锡、荀慧生等一批古今著名人物,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台城特别支部。衡水生态优美,境内衡水湖是目前华北平原保护最好的最大淡水湖,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燕赵最美湿地。目前,衡水正在加快“生态湖城”建设,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五宜”型休闲旅游度假城市,发展环境将会越来越好,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最后,他表示,“2012*全国董仲舒思想高端学术论坛”的举行,对于拓展董仲舒思想研究领域,活跃学术交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促进作用。同时他还希望各位专家对衡水学院和衡水市的文化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也希望通过这个机会,增进衡水与全国各高校、学术机构、科研院所的交往和合作。

衡水学院党委书记李奎良教授代表衡水学院致欢迎辞,他指出衡水学院作为衡水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除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大批优秀人才之外,还担负着衡水市学术文化研究的重要责任。2002年,衡水学院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积极开展董仲舒研究。2005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更名为董仲舒研究所。2007年,在《衡水学院学报》开辟了“董仲舒研究”专栏,成为董仲舒研究的重要阵地。几年来,发表了一大批有精湛学术思想的名家力作,在学术界激起较大反响。

与此同时,衡水文化界人士也在为董子研究和董子宣传积极行动着。他们举办了董仲舒学术思想暨董氏渊源研讨会、国际董仲舒思想研究会等多次大型董仲舒思想研究学术会议,发行出版了《董子浅论》、《哲学家董仲舒》等研究专著,建立了中国董子网,邀请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制了《董子故里行》专题片,多角度、多侧面宣传推介董子。 

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周桂钿以《重新评价董仲舒哲学》为主题发言,他将董仲舒哲学定为最先进的文化,认为他为封建制度的长治久安总结历史经验,设计理论框架,对社会进步贡献巨大。原河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永祥则分别从“继乱世者其道变”不断更化的历史观、“举往以明来的”的历史哲学方法论、“治国者以积贤为道”的政治论等方面分别对董仲舒的社会历史哲学思想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孔子之后的儒家队伍中,能够明确继承孔子的公羊学思想,而又能够对《春秋》之王法道统进行一番仁政辨析和充分论证的,当数汉初的董仲舒。”这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余治平的观点。独到的见解,深刻的剖析,将董仲舒思想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本次高端论坛围绕董仲舒思想及其影响、辩证的进步历史观、天人三策思想及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形成了一批具有很高思想价值和当代价值的学术成果,对于拓展董仲舒思想研究领域,活跃学术交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推动作用。(主要内容摘自长城网)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

1127121,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二次工作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葛振江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来自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82所新建本科院校的书记、校长、专家以及部分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大会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承办,我院党委书记李奎良教授、科研处长石宝军教授出席了会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会上,葛振江副司长做了题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报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詹小平教授、徐州工学院院长韩宝平教授和德州学院党委书记李保海教授分别作了“打造品牌,提升内涵,倾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专题报告。另有65篇论文在大会上做了书面交流。

会议共分五个专题,与会代表围绕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产学研结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以及深化学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进行了热烈、广泛的讨论和交流。

我院党委书记李奎良教授在专题会议上做了题为“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典型发言,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新老校址,这里曾经是毛泽东主席求学的地方,何叔衡、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李维汉、李达、周谷城、田汉、谢觉哉、周世钊等知名人士也都先后在这里读书、讲学。

【他山之石】

  定性方法,乃思想之路

方法是相对于研究行动乃至行动主体而言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不一样的。在自然科学研究中通行的实验法和定量研究,并不一定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适用。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李凯尔特认为的那样,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两种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也应该有本质的区别。所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范式应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类方法的集合。

人文社会科学所要研究的,或多或少都与人及其观念世界相关。定性方法具有语言性、理解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等特征,这些研究方式为认识和理解观念的、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结构,提供了一条独特路径。可以说,定性研究方法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传统方法,也是形成深刻思想的必由之路。

然而,在科学主义思潮相对泛滥的今天,数字受到追捧和崇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隐约出现了一种背离传统的趋势,那就是把定量研究看作是科学研究的唯一模式,把定量方法视为唯一的科学方法,把是否运用定量方法作为科学评价的核心标准,把一个学科运用数学模型的程度当作考察学科发展程度的依据。数字当然是衡量人类社会活动规律的重要依据,但如果把人的观念及行动完全数字化,实际上也就等于抛弃了人类活动的社会与文化内涵和意义。所以,在纯数字化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我们只能看到抽象的数字,而看不到活生生的创造这些数字的人和社会。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数字的迷信及对主体的漠视,使得研究过程日趋技术化,研究者似乎成了控制和摆弄模型的专业技术人员。不管是对经济的研究,还是对政治、社会、文化的研究,似乎越来越不需要与作为研究对象的人进行互动交流,甚至可以不考虑社会中的人究竟怎样,是怎样活动的,又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些本该密切关注的问题,在只关注数字的定量研究中,变得无足轻重。研究者热衷于关注自己想象起来的数学模型是否高级、是否完美,而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性、人文性和思想性抛置脑后,由此也就导致人文社会科学思想越来越“贫瘠”。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要让各种各样的思想在研究中活跃起来,就有必要纠正研究中的过度定量化或数字化倾向,为定性研究方法复位。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关系其实不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之所以强调要找回定性方法,是因为定量研究的话语霸权逐渐消解了定性研究的合法性,更多的研究者似乎只把定量研究视为唯一科学的研究模式。找回定性方法,也不是主张定性方法的唯一性,而是要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回归到主体研究之中,更多地去关注作为研究主体的人和实践中的社会,重新确立主体性与科学性之间的良性关系而非对立关系。定性研究的显著特点是强调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在场,即倡导主体参与到研究之中,也就是要在社会实际经验中去研究社会,而科学主义的主张则极力回避主体性的介入,认为主体参与和介入会导致主观性,从而影响研究的科学性。这样的观念为一些定量研究者缺席研究活动提供了貌似合理化的托词,使得越来越多的定量研究只需拿些数字加以简单分析即可,而根本不用关心与这些数字相关的人和社会。

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遭遇定量研究话语霸权的挤压,定性研究方法在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社会科学界,曾出现过严重危机。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虽然还没有出现类似的危机,但必须看到,科学主义推动的定量化潮流也正在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格局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因此,倡导和推动定性社会研究方法的系统回归,显得格外重要。

加强定性方法之研究,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找回定性研究的传统,二是发展定性研究的方法。找回传统不是逆行倒退,而是要找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本原,维护定性研究的合法性,重新认识定性方法的有效性和独特性。发展定性方法,不是机械的继承,而是要不断丰富和深化定性研究的基本理论内涵和方法论意义,不断发展和拓展定性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定性研究的深刻性和思想性,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方法选择。

定性研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定性方法的范式和风格也多种多样,开放性是其重要特质之一。系统研究定性方法,并非要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方法体系,而是要为开放的定性方法体系贡献更多的经验和更多的思想。如果能在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基本方法、研究解释的基本范式等几个角度,结合具体的研究实践与经验对定性方法加以阐释,也就会对这一体系有新的贡献,就能为社会研究提供一种理想的思想路径。(摘自国家社科基金专刊第42期)

(作者:陆益龙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定性社会研究方法”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主题词:科研  课题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会议  论坛  

报:省社科规划办、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社科联、院领导 

      市委信息中心、市政府信息中心、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社科联

发:各单位、各部门           

                                                     

                                                      (共印55份)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关闭本页〗〖返回顶部
 上一篇文章: 2012年第6期(总第38期)
 下一篇文章: 2012年第4期(总第36期)
 
Copyright © 2014 - 2015 衡水学院科研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和平西路1088号 邮政编码:053000 联系电话:0318-690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