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部门简介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办事指南 部门职责 通知公告 学科建设 科研成果 学风建设 研究所 学术交流 联系方式 下载专区
 
2016年第2期(总第58期)
2016/05/01  作者:  来源:  总浏览:

   

2016年第2期(总第58期)

衡水学院科研处编印                               2016430


 录:

【科研工作动态】

2016年河北省社科研究基地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市召开

64项课题获准立项为2016年度衡水市社会发展研究课题

● 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小琢一行到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参观考察

2项课题获准立项为2016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金动态】

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立项评审工作完成

    

【他山之石】

● 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

●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大兴读书学习之风 增强向上向善力量

  

  

【科研工作动态】

 2016年河北省社科研究基地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市召开

327日,2016年河北省(南片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曹保刚常务副主席、省社科联成果处王海欧处长,南片区10个研究基地的各基地主任、联络员,基地承建单位科研处领导等20余人。衡水学院“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科研处处长石宝军、科研处基地科负责人卢海英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河北省社科联成果处王海鸥处长主持。

会上,石宝军处长代表基地主任王守忠教授就我校“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基地”2015年以来的各项工作及2016年工作计划做了汇报发言。曹保刚副主席对我校社科基地的研究工作能够紧紧围绕着衡水地区的独有资源开展特色研究给予了肯定,并要求我校继续围绕县域经济特色主题和行业竞争力积极开展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研究水平。

在对南片区10个社科研究基地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点评后,曹宝刚主席对2016年我省社科基地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论述和部署。

首先,曹主席提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也是整顿改治的一年。社科研究基地要落实好党中央、省委要求,切实学习好习总书记讲话,为河北经济发展做贡献。社科基地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要有责任、担当的精神与意识,在河北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中,要发挥其引领作用。社科基地要研究党中央十八大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如何与各个基地的研究对象的发展结合起来的问题。

其次,各个研究基地要聚焦国家和河北省的工作热点进行精准性研究。要找准切入点,做到小切口、大文章、高站位。各个基地可以展开比较研究和联合交叉研究。

第三,结合智库建设工作,进一步充实研究基地的工作目标,不断提升研究基地的研究质量和水平。2016年的工作目标由2015年提出的“ 11235 转变为“ 11245 。其中大报大刊文章1篇,面向社会或全校师生的公益性服务活动1次,专著2部,高层次的国内外交流活动1次,学习总书记讲话的交流活动1次,本学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研究成果的分析报告1篇,本学科的行业竞争力或影响力研究报告1份,省级以上领导批示对策性研究报告5篇。    

最后,曹主席要求各个研究基地开展回头看工作。对于以前的工作要进行总结,研究基地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品牌活动、提升影响力的措施和展存设施是否按照基地建设之初的设想和计划如期完成。各个研究基地要注意研究成果的固化问题,注意保存研究资料。

会上同时为“科技文化融合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河北省生态和发展环境研究基地”、“河北省‘三化’及其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四个正式完成培育阶段而进入正常工作期的省级社科基地颁发了纪念牌及荣誉证书。

 64项课题获准立项为2016年度衡水市社会发展研究课题

  根据衡水市社科联(20165号通知,我校张胜芳老师等申报的64项课题获准立项为2016年度衡水市社会发展研究课题。    

衡水市社会发展研究课题名单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负责人

2016027

衡水市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艺术性研究

张胜芳

2016028

衡水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张焕荣

2016029

抓住机遇补齐短板——衡水市旅游业创新发展研究

李伟

2016030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衡水市人才引进对策研究

李兴光

2016031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姜凯月

2016032

日本城镇化“绿色发展”新动力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发---以衡水市为例

张晓然

2016033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形成集聚效应的对策研究

徐常兰

201603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保障策略研究

齐善厚

2016035

衡水市残疾人体育健康服务保障体系构建

李国金

2016036

《论语》君子思想探微

郭伦

2016037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衡水政府跨文化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李洪良

2016038

农业信息化与发展衡水现代化农业相关性研究

胡鹏程

2016039

衡水湖休闲消费与时间约束模型分析

丁萍

2016040

京津冀视角下衡水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策略研究

陈丽媛

2016041

健美操对提升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研究

边景珍

2016042

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保证机制研究

路培

20160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衡水市民道德素质建设研究

闫晓玲

2016044

建设创新型衡水的创新创业设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吴军伟

2016045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杨雪

2016046

城镇化加速影响的农民的养老保障调研

郭环洲

2016047

绿色化学观念下强化衡水生态环境建设路径的研究

程海涛

2016048

大数据技术在衡水市“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张建光

2016049

衡水优秀传统文化在地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王金刚

2016050

强化金融支撑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系列问题探究

鲍荣

2016051

衡水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教育问题研究

陈萍

2016052

新常态下衡水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模式研究

崔红芳

2016053

衡水市“智慧城市”建设及运营模式的研究

崔凌

2016054

突出区域特色推进衡水新型城镇化建设

樊迎光

2016055

基于新兴信息技术构建衡水市“智慧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研究

高清芬

2016056

基于衡水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交互设计方法研究

高原

2016057

普及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必要性的研究

李道春

2016058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衡水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

李玮玮

2016059

融媒时代下衡水报纸媒体的发展前景研究

刘丹

2016060

“互联网+”背景下衡水特色文化宣传对策研究

刘巧丽

2016061

大数据环境下河北衡水市智慧交通建设研究

刘勇

2016062

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研究-以衡水学院为例

吕亚慈

2016063

京津冀协同化发展背景下衡水市引人留人和用人研究

马洪梅

2016064

深州老丝弦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宁丽瑾

2016065

推进衡水市生态经济创新转型,实现绿色崛起的研究

任金忠

2016066

推进我市“三区同建”构建美丽乡村的对策研究    

申红莲

2016067

衡水市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苏冬梅

2016068

衡水和谐新农村法制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魏旭

2016069

衡水市大气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孙世卫

2016070

关于进一步健全衡水市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

万厚冲

2016071

京津翼一体化下衡水市现代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王灿

2016072

关于打造衡水成为“生态旅游城市”的思考及建议

王娜

2016073

促进大数据发展 推动衡水智慧城市建设

王苹

2016074

地方高校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以衡水市为例

王珊

2016075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衡水本土文化的优化研究

王士举

2016076

中小城市雾霾治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王婷婷

2016077

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及传播策略研究

王晓倩

2016078

衡水学院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现状分析及推进策略研究

王岩

2016079

衡水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研究

王颖

2016080

“十三五”时期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王缘缘

2016081

基于衡水市为例的历史文化名人形象构建与产业化资源开发

魏玮

2016082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提升衡水市民思想素质的对策研究

薛鹤婵

2016083

推动衡水市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研究

杨爱茜

2016084

发达国家农村环保经验的衡水借鉴

尹红

2016085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下衡水全民健身健康产业发展的研究

张宏磊

2016086

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衡水实现农业升级的研究

张眉

2016087

衡水市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张艳青

2016088

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以衡水市为例

张志强

2016089

衡水地区农业土壤环境污染调查及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赵娟娟

2016090

衡水市小学国学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郑艳芳

 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小琢一行到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参观考察

47日,河北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小琢一行在衡水市人大主任杨胜忠、副主任张建中等人的陪同下到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参观考察。

石小琢一行首先参观了博物馆一楼荟珍轩正在展出的“康熙恩赐直隶大小文武官员御制法书展”。他一边参观一边饶有兴致地倾听馆长刘新岗对展览的介绍。当听说此次展出的康熙御制法书都是依据馆藏的珍贵拓片开发还原出的文创产品时,石小琢惊叹地说:“原汁原味地还原,太了不起了!没想到咱们衡水真是卧虎藏龙。”

在木活字展厅,石小琢一边听着讲解一边抚摸着岁月沧桑的木活字,连声赞叹:“不简单,太不简单了!”。在12组木活字大柜前,石小琢驻足停留,仔细观看,详细地了解关于馆藏木活字的断代研究,深有感触的说:“能把这么多的木活字还原到字柜里,工程量可以说是浩大啊!”

随后,石小琢一行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书画燕赵专题展厅、宋元遗珍、大明遗韵、清代遗风、百年巨匠等展厅。面对传承千年的书画珍品长河,石小琢对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丰富的馆藏作品和丰硕的学术成果,以及三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了高度的称赞和肯定。

 2项课题获准立项为2016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6日接到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知,我校牛玉璐教授申报的“华北地区提灯藓科(Mniaceae)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立项为2016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资助经费6万元,张建光博士申报的“基于特征稀疏选择的视频语义理解机制研究”立项为2016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青年基金项目,获资助经费4万元。

【基金动态】

 2016年度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立项评审工作完成

426日,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立项评审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聘请全省社会科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参与评审,最终确立拟立项课题579项。

今年的课题申报全面启动了网上申报,细化了学科分类,强化了申报评审程序。课题立项工作自2月份启动以来,总计收到全省120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申请书1595项。评审过程中坚持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为全省社科研究工作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经分组审阅、集中评议和民主推荐三个环节,确立了重点课题70项,一般课题355项,青年课题144项,区域经济联合基金项目10项,占申报总数的36.4%

综合课题申报和评审情况看,省社科发展研究课题作为全省社科工作者热切关注的省级课题,带动全省社科工作者开展社科研究的作用明显,但是从课题申报质量、研究的内容和层次仍需加强。

【他山之石】

 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此,习近平同志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进行阐述和强调。这一基本理念和要求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深刻认识和领会。

党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

我们党从成立之初,便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是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规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南。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党正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而新的实践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发展,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同样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新的重要阶段。我们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运用于现阶段的新实践,探索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党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全党团结前进的精神旗帜,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如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的事业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必须认真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加强全党的理论武装。”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领导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他还特别要求,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的必修课,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都应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并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基本理论,又包括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那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如何着手呢?习近平同志提出,“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概括,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之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理论指导。我们应着眼于现阶段的具体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深入学习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发挥其科学引领作用。

同时,我们又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归根到底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都不可避免地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而讨论中遇到的一些争议和质疑,也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层面来解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好比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大厦的根基,离开了这个根基,整个大厦便不能成立。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同样是紧密联系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应将对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领导干部在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同时,要追根溯源,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必须处理好这个“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必须重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第一手材料,必须下气力认真研读。特别是在探讨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难点和疑点问题时,研读原著就更是必不可少。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同样要认真研读原著,依据第一手材料真正弄懂弄通。那么,强调读原著,是否意味着只要从本本到本本、死读书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在认真读书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防止空对空、两张皮”。只有把读书学习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自觉运用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最终做到融会贯通,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真正学好用好。

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习近平同志还特别强调,要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他指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中央政治局先后两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为全党学习作出了表率。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方面,并对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中的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在这一科学思想体系中,处于最深层次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收以往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被称为“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使哲学第一次具有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以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批判,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可以说,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首先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这样一种特殊地位和作用,才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得到了特殊的重视。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时候,并不是机械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得出的某些具体结论,而是注重从哲学高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以此为指导探索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正是由于在理论上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我们党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开辟自己的道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样具有特殊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许多新的重大问题,我们不可能从已有的本本上找到现成答案,也不能简单照搬以往的某些经验,而必须在实践中进行新的探索。这种探索不能是盲目的,而要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样的科学方法论。我们应该像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运用这一智慧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贾高建为中央编译局局长,20160324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以来波动下行,持续时间已有5年多,经济运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态势和特点。其中,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这就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一是“住”“行”主导的需求结构发生阶段性变化。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户均达到1套房,2014年每千人汽车拥有量超过100辆。根据国际经验,这个阶段“住”“行”的市场需求会发生明显变化。2013年后,我国新开工房屋面积、住房销售面积先后出现负增长,汽车销售进入低增长阶段。二是需求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居民对产品品质、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与日俱增。三是服务需求在消费需求中的占比明显提高。随着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快,旅游、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四是产业价值链提升对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供给侧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一是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一些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2015年钢铁产量出现自200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水泥产量出现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二是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造成国内消费需求外流。三是体制机制束缚了供给结构调整。受传统体制机制约束等影响,供给侧调整表现出明显的黏性和迟滞,生产要素难以从无效需求领域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向中高端领域配置,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供给潜力没有得到释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供需结构错配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过剩产能处置缓慢,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供给侧结构调整受到体制机制制约。需求管理政策重在解决总量问题,注重短期调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经济潜在产出水平下行趋势。当前,只有加快出清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推进资产重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建立有利于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际背景

全球低增长困境的症结在于结构性改革迟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过直接购买资产和债券、降低利率甚至实行零利率或负利率等方式,大规模增加市场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但从实际效果看,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主要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可见,单一的需求刺激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需求管理的短期政策虽在抵御危机冲击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中长期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增强经济增长动力还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

国际分工格局重构对结构性改革提出紧迫要求。过去一个时期,欧美国家是主要的产成品消费市场,东亚国家是主要的生产基地,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是主要的能源原材料输出地。国际金融危机后,这种“大三角”分工格局悄然发生变化。欧美国家信贷消费模式难以持续,转向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高端制造业出现回流;能源原材料生产国迫于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的压力,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凭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抢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市场。全球分工格局加快调整,跨境资本重新配置,各主要经济体都力求通过结构性调整提升分工位势,争取更有利的分工地位。

加快结构性改革是打造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凭借低成本优势和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要素成本逐步提高,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减弱,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面临“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双重挤压态势。这就要求我国从供给侧发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建立在新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竞争优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

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产能过剩、库存过大是无效和低端供给的集中表现。2015年底,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0%左右,煤炭产能利用率还要更低一些,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2亿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很大。过剩产能和积压的库存沉淀了大量的厂房、土地、设备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得要素无法从过剩领域流到有市场需求的领域、从低效率领域流到高效率领域,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去产能、去库存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根本举措。

着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是导致国内消费外流、消费潜力难以释放等问题的主要原因。2015年我国居民出境超过1.2亿人次,境外消费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一半用于购物,而且购买的商品层次呈下移态势,从以往的高档奢侈品转向性价比高的日用消费品。这反映了我国供给体系和产品品质明显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当前,行业准入限制阻碍了生产要素在行业间和行业内的自由流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增大了民营企业进入障碍;金融市场不完善,降低了资金配置效率;市场诚信体系不健全、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致使消费者“用脚投票”,转向境外消费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潜力的释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打通要素流动和再配置的通道,使生产要素从无效需求流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流向中高端领域,进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要做好需求管理

供给和需求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两个方面。供给和需求是对立统一的,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平衡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供需不平衡、不协调、不匹配,会导致资源错配和结构扭曲,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放弃需求管理。需求管理重在短期调控,重在引导市场预期。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国内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做好需求管理可以改善市场预期,增强人们对经济的信心,避免经济下行与市场悲观预期形成相互循环的放大效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需求管理的配合。充分发挥需求管理的“稳定器”作用,可以避免经济增速短期快速下行激化各种矛盾和潜在风险,避免增大改革的难度和成本。当前,要把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间窗口,根据改革的总体部署、时序安排和推进节奏,拿捏好需求管理的尺度,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为改革有序推进创造条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能发挥提振需求的作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最终落脚点是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比如,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中的保障房货币化,在棚户区改造中以货币化形式鼓励搬迁住户购买存量房以及降低商品房首付比例等,在去库存的同时将拉动装修和家电等相关消费。“补短板”可以通过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增加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来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可以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吸引和创造更多的国内外需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当前的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部分行业出现周期性过剩和绝对性过剩的相互叠加,产品供给远大于需求,使得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商品房库存规模偏大的问题尤为突出,需要较长的消化周期。通过“去产能”,逐步化解工业领域的过剩产能,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有利于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归,扭转企业整体利润下滑的局面。通过“去库存”,减少资金无效占用,降低债务违约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可以发挥房地产业体量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作用,避免经济运行出现大的波动。

着力防范和化解风险。当前,我国企业的债务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重化工和房地产领域债务高企,资金链紧张,违约风险上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可以通过处置“僵尸企业”和不良债务,加快资产重组,提高资产收益率,改善资产质量,避免潜在风险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降低银行贷款不良率上升的压力,引导资金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实体企业的活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重塑中长期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做好“减法”,还要做好“加法”“乘法”和“除法”。做加法,就是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使新增长点汇聚成强大的增长动力。做乘法,就是要转向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做除法,就是要提高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和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引入市场化交易机制,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行动,为新常态下“怎么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五大政策支柱为依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努力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王一鸣陈昌盛李承健。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60329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大兴读书学习之风 增强向上向善力量

(记者彭波)在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23日上午来到中华书局,参加读者开放日活动。他强调,开卷有益、读书增智,阅读是一个国家精神发育的基本途径,是建设学习大国的重要内容。要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引导人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

读者开放日活动,聚集了不少群众和青少年。现场醒目展示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学习的重要论述,“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等吸引人们驻足观看、仔细品味,领悟读书的意义,感受读书的氛围。

上午930分许,刘云山首先来到中华书局出版精品展台,听取有关介绍,对中华书局坚守民族文化立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在中华经典古籍数据库电脑终端,刘云山称赞中华书局推动传统出版与新技术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他说,中华典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把优秀典籍整理出来、传承下去,关乎中华文脉的延续,关乎民族精神家园的构建,希望中华书局积极借助新技术新媒体,发挥“老字号”、老品牌优势,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随后,刘云山来到“生生不息——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诵读现场,同大家一起重温中华经典名句,并与参加活动的师生和文化学者亲切交谈。他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脉,要引导人们多读文化经典,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以文化自信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刘云山强调,要把全民阅读活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深入持久开展下去。全民阅读重在全民参与,要从青少年抓起,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和文化名家示范作用,让读书成为文明风尚,让“书香味”浓郁起来。要关注和引导新兴阅读方式,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抓好新兴媒体内容建设,更好地促进全民阅读。出版单位要坚持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多出弘扬中国精神的优秀读物。要加强宣传引导,继续开展好书推荐、捐赠助读、经典诵读等群众性读书活动,营造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一同参加活动。《人民日报》( 20150424 01 版)    

主题词:学术论坛  研讨  基金  读书  教学  科研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关闭本页〗〖返回顶部
 上一篇文章: 2016年第3期(总第59期)
 下一篇文章: 2016年第1期(总第57期)
 
Copyright © 2014 - 2015 衡水学院科研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和平西路1088号 邮政编码:053000 联系电话:0318-6908515